刘物开
姓 名:刘物开
工作单位:广东省渔政总队
事迹概要:
他,是中国第一代渔政人。他在渔政队伍一干就是33年,从一名普通的渔政执法人员成长为省总队的总队长,成为广东渔政的领头人。他倾注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使广东渔政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全国渔政队伍的排头兵。他带领广东渔政,抓队伍、强基础,抓管理、促发展,抓执法、促规范,抓安全、保平安,将广东渔政打造成为一支“政治素质高、保障能力强”的执法队伍。他,就是我们要介绍的“2011年度海洋人物候选人”——广东省渔政总队总队长,刘物开。
事迹介绍:
刘物开同志现任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广东省渔政总队总队长。担任广东省渔政总队总队长以来,始终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端正的政治态度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渔政事业当中。在刘物开同志的带领下,广东渔政队伍和执法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并在全国队伍中始终保持排头兵位置。作为一名有着33年执法工作经历的中国渔政老兵,作为广东渔政队伍的领头人,刘物开同志为渔政事业的发展和渔政队伍的壮大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坚持解放思想,充分体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刘物开同志一直坚持解放思想,注重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开展的需要调整带队理念和工作方法。他经常强调:解放思想首先必须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全省各级队伍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要做好解放思想的表率。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要始终坚持用自我革命的精神重新认识和批评自己,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并由此成为带领全省队伍解放思想的思想库、指挥部和发动机。在2007年的全省执法工作形势分析会上,刘物开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阻碍队伍和工作发展的核心的、本质的、第一位的问题——人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全省队伍中开展“第三次革命”的口号。要求全省队伍主动将成绩归零、主动揭露不足、主动进行整改,自觉实现自我革命,在不断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整改问题的过程当中实现新的突破。在刘物开同志的带领下,广东渔政队伍自觉走出了以往荣誉和成绩的束缚,有效破除了阻碍、制约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模式、旧方法,大胆闯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新经验和新局面,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了新的飞跃。刘物开同志敢于解放思想、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整改的作风,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更彰显了共产党员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在实际工作中,刘物开同志从来不讲困难、不提条件、敢于突破、勇于担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也成为刘物开同志带队伍、干工作的一贯要求。在他的带领下,全省渔政队伍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只要是职责所需,只要是上级部署的任务,只要是有利于队伍和事业的发展,只要是渔民群众利益需要,广东渔政队伍都将无条件服从,积极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在平时生活中,刘物开同志始终以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人、当好官、干好事”成为了刘物开同志的人生信条。“做人端正、做事认真”是广东渔业系统干部对刘物开同志的评价,也是刘物开同志33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二、坚持改革突破,奠定广东渔政队伍发展基础
刘物开同志历来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队伍的机构改革工作,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广东渔政队伍完成了三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机构改革,实现了队伍发展的三次突破,为队伍的做大做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一次突破。2001年6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创立并实现了“一个执法主体、一个领导班子、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本证管理、一本帐收支”的统一综合执法新模式, 02年9月,省编办正式批复了广东省渔业行政执法机构改革方案,将渔政海监、渔监、船检三支执法队伍合并组建为副厅级建制的广东省渔政总队,全省队伍使用行政执法编制,实行公务员管理,人员及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制约渔政队伍发展多年的机构不顺、体制不顺和经费不顺等三大根本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广东渔政队伍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得到有效强化。
第二次突破。2009年11月,广东省编办正式批复广东省渔政总队内设5个处室升格为正处级,新增设了督察处,并在指挥处加挂装备技术处牌子。这一改革成果,使省总队内设机构配备更加规范和端正,既有利于内部管理和对外协调工作,又强化了队伍的政治工作和装备工作,有效地推进了队伍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保障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次突破。2010年11月,省编办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一、二、三支队,分别加挂“广东省渔政总队粤东、粤中、粤西巡航执法基地”牌子,分别设在汕头、珠海、湛江市,为省渔政总队派出行政执法机构,正处级,核定专项编制78名,后勤服务人员30名,船员211名。此举不但壮大了省总队的执法力量,也为省级执法队伍参与和独立开展海洋和渔业维权巡航任务提供了保证。
经过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广东渔政队伍整体框架比较端正,职能设置比较合理,综合执法力量比较强,便于统一领导和管理。目前,广东省渔政总队下属21个地级市支队、4个国家级保护区支队和3个直属支队,各地级市下属107个大队和37个中队,所有执法和后勤保障人员3000多人,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并能够为国家维权作出贡献的一支重要海上力量。
三、坚持四个强队,着力提升渔政队伍执行能力
严格管理、从严治队是刘物开同志的一大特点。在管理队伍的过程中,刘物开同志一再强调:所有工作都是人干的。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队伍战斗力的强弱。为此,刘物开同志提出了政治强队、军事强队、科技强队和文化强队四大建队理念,并深入应用到队伍管理和日常执法当中。
通过政治强队夯实队伍思想基础。在全省各级渔政队伍设置政治工作领导和专职人员岗位,夯实政治基础,用扎实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人、武装人、鞭策人,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高、保障能力强”的海上执法队伍。200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渔政执法督察制度。通过实施随行督察、随案督察和现场督察,中心工作得到有效保障,队伍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执法行为明显规范、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廉洁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军事强队锻造队伍战斗素养。组建武装基干民兵分队,在军事组织的平台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加强军事训练,配备军用装备,承担军事任务,不断提高军事素养,锤炼出一支具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魂的海上执法队伍。多年来,广东渔政队伍积极参与并出色完成各级军区部署的海练、演习等军事任务,多次得到部队各级首长的充分肯定。
通过科技强队提升队伍装备实力。为加强广东渔政队伍维权执法能力建设,2008年,省总队在汕头、珠海、湛江分别建设粤东、粤中、粤西三个省属维权执法基地。目前,粤西基地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粤中基地用地规划修改已获省政府批复同意,进入建设用地预审程序;粤东基地正在办理建设用地预审以及用海预审手续,目前已进入海域使用论证的前期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装备质量,不断增强海上执法能力。2003年以来,共投入近10个亿用于装备建设,全省共有执法船70艘、执法快艇211艘,执法车145辆。今年,我省执法装备建设实现了新的飞跃。省属1艘1500吨级、2艘1000吨级和1艘500吨级执法船已进入建造阶段。直升飞机已完成托管招标,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入列,无人直升飞机已完成系统调试和试飞,已交付试用,省总队将成为全国首个拥有航空执法装备的地方队伍。
通过文化强队打造队伍精神灵魂。刘物开同志认为:一支队伍有文化才能有思想,有思想才能打造精神,有精神才能塑造灵魂,有灵魂才会迸发生命力和战斗力,他提出“以文化为底蕴,建队伍之新风”的号召,引导、鼓励执法人员参与队伍的文化建设,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融实践。组织编排舞蹈,撰写文章,开设论坛,开展了书画展、摄影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同时组织队伍中有特长的干部职工开展绘画、写诗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反映基层队伍的工作和生活,充分挖掘和弘扬队伍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作风。
四、坚持管理创新,着力提升渔业安全监管效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变化,广东渔业、渔区、渔民管理中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刘物开同志带领同志们在管理创新方面大胆实践,着重在管理手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实效,为建设现代渔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以创新信息化手段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全力推动广东省渔业安全生产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建成1个省级指挥中心、14个沿海市级分中心、46个沿海县级站点及10个AIS基站组成。同时,为渔船配备移动通信定制终端6219部、北斗和海事卫星终端222部,AIS终端9716部,全省近1.4万艘大中型渔船纳入安全生产指挥平台管理和服务,实现了即时通信、实时监控和船位识别的目标,有效杜绝了渔船“失联”情况发生。通过开展渔船IC卡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渔船进出港自动监控、远距离识别和电子政务管理,切实解决渔船套牌和进出港监管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加强和规范渔船基础管理。全省共有46个二级以上渔港建成渔船IC卡管理系统,5024艘大中型渔船安装了有源电子标签,3.8万艘小型渔船安装了无源电子标签,已安装电子标签渔船占全省渔船总数的75%。通过渔船AIS系统建设,为广大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张现代化信息网,去年,已配备AIS终端的渔船去年无一发生碰撞事故,大幅度降低了重、特大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通过渔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对海洋渔船进出港的电子化监控,全省已有29个渔港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通过建设省级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内陆渔船动态管理系统,提升渔船管理信息化水平。这些措施,进一步丰富了渔船、渔港监督管理的科学手段,提高了广东海洋减灾防灾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根据刘昆副省长对加强渔业防台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广东省渔船渔港管理条例》的要求,刘物开同志带领大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渔业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落实渔船跟帮生产制度,要求明确安全联络人,落实船主船东责任,定期通报船位,加强安全瞭望,推动并落实渔船跟帮生产制度,探索建立群众应急救援船机制和海上应急和自救组织,将零散的渔业生产活动转化为有组织的生产行为,全面提高渔船海上自救互救能力。完善渔业防台应急预案,确保防台应急工作做到人员、行动、措施三到位,严格实施24小时报告制度,要求渔政队伍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在台风来临时,及时通知作业渔船和鱼排人员,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渔船100%回港、人员100%上岸这两个铁打的目标。试行渔船安全适航状况评级制度,严禁渔船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出海,坚决杜绝渔船超性能、超海况作业。建立健全应急防台合作机制。加强与安监、应急、三防、气象、海上搜救等部门的协作,加强与港、澳地区在渔业安全应急管理和海上搜救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和渔业安全监管水平。
以实施封港查船行动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针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广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封港查船执法行动。沿海各级渔政队伍全力以赴,以渔港为主战场,全面加强港内安全巡查,严格执行渔船进出港签证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渔船安全设施配备,强化渔业船员培训和教育,取得渔船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渔业船员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升、渔船带“病”出海现象有效遏制的良好效果。刘昆副省长在省总队《关于全省封港查船行动情况的通报》中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全省封港查船行动的良好成效。
五、坚持服务民生,扎实做好兴渔惠民实事
刘物开要求队伍的同志坚持以人为本,在执法过程中体现服务、突出服务、强化服务;注重加强与渔民群众的联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渔民办好事、办实事。
气胀式救生浮被誉为“渔民保护神”。为加强渔民在海难事故中的自救能力,最大限度保障渔民群众生命安全,2007年以来,广东全力推动渔船集体救生设备配备,共为1.3万艘渔船配备各类救生浮1.5万个,在18起海难事故中救起渔民105人。救生浮被渔民群众亲切的誉为“渔民保护神”。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渔民群众普遍反映:在海洋渔船上强制配备气胀式救生浮,是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渔船安全技术装备、提高渔船安全技术状况、有效改善渔民抵御海上风险的能力的必要措施,是为渔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集中体现,是非常重要和切合实际的便民举措。
防台与海难救助受到渔民赞誉。为加强防台工作,在刘物开同志的亲自推动下,省总队成立了总值班室,全省21个支队、103个大队成立了值班机构,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全省渔政队伍建立了组织统一、责任明确、运作有效的渔业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体系。据统计,广东渔政队伍每年在防台和海难搜救中出动执法人员6000多人次,执法船艇1300多艘次、救助渔民几百人,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由于措施到位,省总队取得全省渔业防台抗台连续3年零死亡的佳绩,并多次被省三防办评为“年度三防工作先进集体”。
渔用柴油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为全面准确落实这项惠渔政策,省渔政总队严格按照农业部部署,逐船核定补贴对象,并全部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近几年来,为近5万艘捕捞渔船和养殖渔船准确发放柴油补贴,确保了每一笔补贴及时准确发放到渔民手中。2011年,我省通过农业部渔业局组织的2010年度国内捕捞渔船柴油补助用油量测算结果数据审核工作,成为完全符合国家要求的全国三个省区之一。迄今为止,财政部、农业部没有接到过广东渔民的上访、举报或投诉。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港澳办调研后,对广东渔业柴油补贴发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强化船员培训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技能。为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确保渔民持证上岗,近三年来,广东全面改革渔民培训工作,采取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模式,与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合作,推进渔业船员培训方式改革,推动渔业船员培训走向市场化、规范化。全省共建立船员培训机构21个,培训船员9万多人次。
支持渔业互保为受灾渔民排忧解难。通过重视并支持渔业互保工作,大幅度提高渔船和渔民保险率,增加渔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最大可能保障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利益,进一步发挥渔业互保在保障渔业安全生产、帮助渔民恢复生产、为受灾渔民排忧解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不断提高护渔维权影响力
多年来,全省渔政队伍根据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和南海区渔政局的部署,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全力以赴开展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维权巡航执法工作,并在维权巡航的过程中,凝炼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渔政精神,践行渔政队伍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2010年,中国渔政44061船首次代表国家执行南沙海域护渔巡航和守礁任务,被国家主管部门授予“南沙卫士”称号,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2011年共执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巡航任务14次,为加强专属经济区涉外渔业管理,维护国家渔业权益和渔民生产利益做出积极贡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