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海洋日 > 201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 年度海洋人物

浙岭渔22528船长——郭文标 浙岭渔22528船长

2012-04-20      来源:国家海洋局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郭文标

  姓  名:郭文标

  工作单位:浙岭渔22528船长

  事迹概要:

  他从1985年开始至今从事海上救助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对遇险船舶救助从来不论救助费用,对无能力支付起码的施救船舶油料费的对象从不计较。二十多年来他借助工具和船只,从大海中拯救了130多条生命和处于危难中的船只,每年光柴油的费用就达数万元。他的电话为广大渔民所熟知,被当地渔民尊称为“平安水鬼”。并在当地政府和渔民的支持下,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救助站,建造了专门的海上救助船队。先后获得2011年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勇敢奖”,“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浙江省海上搜救先进个人,感动台州十佳人物等荣誉。

  事迹介绍:

  45岁的郭文标是温岭一名目不识丁的渔民,上世纪90年代他就花4000多元钱用上了最时兴的大哥大,而如今,郭文标用的手机只是300多元的“过时货”。算一算,老郭曾用过的手机都是这样“牺牲”掉的:救人事发突然,来不及搁岸上,掉进海里;海上风浪太大,被浪打湿坏掉;电话太多,打得发烫直至“罢工”……对渔民们来说,郭文标的手机,却是海上的110。身处险境的渔民只要拨通这个号码,他总会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援手。这些年,郭文标从海里救起了500多个落水者,打捞了无数具尸体。

  郭文标一个猛子扎下去,可以在海里闭气5分钟;肩扛100多斤的铁锚,能在海底行走四五十米。更厉害的是,他脑子里有一幅详细的温岭海域图,遇险渔民只要报出附近礁石的形状,他就能准确找到位置。当地人夸奖说,郭文标是绝望者眼中的希望,他把救人当成一种义务,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2003年11月23日,一艘福建渔船在海上作业时不幸触礁。郭文标赶到时,17名船员挤在一只救生筏上,生命危在旦夕。郭文标迅速把他们救上船,并当机立断,从别人不敢涉足的石板门航道成功地将价值数百万元的渔船拖回岸边。当船老大感激地拿出3万多元酬金时,郭文标婉言谢绝了。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来临之际,郭文标一天之内就救了7人。8月11日上午7点多,郭文标在石塘小门口大坝外搭救渔民林新标等两位遇险落水者。同一天下午,郭文标在东海塘避风港外约300米的海涂上,成功救回“浙岭渔23229”升五名被困渔民。

  2010年8月21日,在玉环披山以东海面浙玉渔7868船和一艘舟山籍的“中拓7”化学品船发生碰撞,船体进水,船舶将要沉没。接到求助电话,郭文标紧急行动,立即前往出事海域展开施救,会同事故现场的其他渔船和化学品船一起将拥有7名船员的浙玉渔7868船拖回玉环干江镇,挽救了多名船员的生命,保护了渔民的财产……

  这些年,郭文标家一直住在海边的石头房里,因为那里靠码头最近,能最快跑去救人。前段日子,他家对面新开发了商品房。庄文华羡慕极了,要是能在那里买套房,或是搬到城里做生意,那该多好啊。其实,家里买房的钱,早被郭文标花在别的地方了。“我原来都是小船,只能在近海救助,要去远海得向人家借大船。”

  2010年,郭文标花了200万元造了一艘大型救助船,41米长,抗风能力十级,可这些钱大多是借来的。2010年,在他的具体牵头组织下,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救助站,建造了专门的海上救助船队。

郭文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