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海洋日 > 201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 年度海洋人物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金波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2012-04-20      来源:国家海洋局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金波

  姓  名:金波

  工作单位: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事迹概要:

  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了探索南极奥秘,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事业。自1984年我国组织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在短短的20多年来,已成功地完成了27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金波同志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从事极地考察工作后,曾在南极中山站越冬17个月,2次参加南极内陆冰盖考察,担任过队长、副队长,他勇挑重担、凝聚团队、顽强拼搏,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创造奇迹。2次登顶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突出贡献。因工作突出,记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4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事迹介绍:

  金波,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现任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技发展处副处长,目前正在执行第28次南极考察任务。

  金波同志参加南极工作后,曾于2003年11月至2006年4曾在南极中山站越冬17个月;2007年参加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担任内陆考察队副队长,执行南极内陆冰盖考察任务,与考察队员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成功地登上了南极的“冰盖之巅”——冰穹A,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为我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的建站选址,提供了系统和详实的决策依据。

  2011年11月,金波同志担任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委员、领队助理、昆仑站站长,这是他第3次参加中国南极考察。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首次实施的极地考察,他带领25名考察队员前往昆仑站,进行冰川、气象、天文和测绘等科学考察工作。

  2011年12月,雪龙船抵达南极中山站外陆缘冰区。由于冰情复杂,海面冰厚雪深,雪龙船破冰艰难。在临时党委的领导下,金波积极开展工作,抓住有利的气象条件,承担组织冰上卸货,保证了昆仑站的科考、工程物资及时运输到站,为昆仑站考察按计划出发奠定了基础。

  12月16日,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队在金波的带领下,8辆雪地车拖拽着22个雪橇约300吨物资,浩浩荡荡向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上的昆仑站进发,开启了又一次漫长而艰辛的南极内陆冰盖之旅。

  此次昆仑站考察,人员数量多,物资多,气象条件极端恶劣,途中暴风雪、白化天气较多,更为艰难的是,车辆故障频出,给考察带来空前的困难。车队行至昆仑站途中,已有三辆车发生无法前行故障,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金波带领内陆队全体队员齐心协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运载能力不足、雪橇故障、严寒、缺氧、暴风雪、冰裂隙、软雪带等困难,经过20天1300公里的艰难跋涉,车队终于将科考设备和后勤保障物质,安全运输到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中国南极昆仑站。

  昆仑站处于冰穹A区域,年平均气温低于-50℃,海拔4093米,由于空气中氧气更为稀薄,高原缺氧状况大约相当于中国青藏高原5000米海拔的地区,在那里,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消耗巨大的体能。由于其严酷的气候环境条件,有“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之称。可谓现今世界最艰难的科学考察之一。

  作为站长的金波,深感责任重大,需要操心的事也最多。到了昆仑站的第二天,由于严重的高寒缺氧,队员体能急剧下降,即使只是住舱里稍微活动一下,队员们呼吸也变得格外急促。

  尽管金波自己也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他依然忍受着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57%的极端缺氧环境,冒着零下三、四十多度的低温,带领考察队员,顽强拼搏,全力开展科考工作。为保障队员们有足够的体能进行科考工作,他积极为大家做好保障,给每个乘员舱安装一部制氧机,保证队员能正常休息,而每当开饭的时候,他就在对讲机里呼叫队员们来吃饭,而他自己却总要等所有队员都吃过饭以后,才端起饭碗。

  昆仑站的二期建设工程是重体力活,劳动强度非常大。稍不小心脸部就会冻疮伤;深冰芯项目虽然在冰芯房工作,但由于在冰面以下,这里的温度接近零下50度,寒气逼人,而队员们每天要在这里工作8、9个小时,在下钻的时候,要扶着钢铁钻筒稳稳的放到钻孔里,经常会出现队员手双手冻伤;南极巡天望远镜的安装、调试是此次南极内陆考察的重点项目之一。望远镜的安装场地离队员们居住的营地最远,有400多米,在高海拔,低气压,极度缺氧的南极昆仑站走完这段路会让人气喘吁吁。每天从工作场地回来,他们的帽子上、眼镜上都是霜和雪;如何保证考察队员在这低温、缺氧的恶劣艰苦环境下完成科考任务,金波通过党支部和党员的骨干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领广大队员,凝聚全体队员的力量,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克服各种困难,根据现场考察任务和每个队员的能力和性格,合理划分作业组,指定作业组负责人并详细明确作业组职责,加强施工安全措施,设立安全巡视制度,并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形成了团结进取,乐观向上的团队文化。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形成人人创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

  就这样,在冰穹A地区经过20天的奋战拼搏,在金波同志的带领下,考察队员完成了深冰芯房120米冰芯钻取,并成功完成导向孔铺设任务,为今后在南极冰盖最高点钻取深冰芯,并进而深入研究地球气候演化规律打下了重要基础。昆仑站二期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并与一期工程连为一体,使昆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迈进了一步。完成了天文AST3巡天望远镜架设和昆仑站区天文仪器维护任务,为天文仪器冬季观测及南极天文项目未来发展提供依据。冰川、气象、天文、测绘等科考项目也取得了很大成果。

  金波带领25名科考工作者们行走在冰雪之中,他勇挑重担、凝聚团队、顽强拼搏,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创造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那份对于极地科考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祖国的无限忠诚。

  在本次考察中,金波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局批准的第28次南极考察总体工作方案,在考察队临时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配合领队,积极做好现场工作的组织指挥。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全体考察队员的尊敬,安全圆满完成第28次南极昆仑站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各项考察任务,为本次考察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金波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