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海洋日 > 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 特别关注

促进海洋数智化转型 赋能海洋高质量发展 ——详解海洋云和《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

2024-06-13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兰圣伟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6月8日,在福建厦门举行的200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面向全社会发布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同步发布《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以下简称《共享目录》)。

  为什么要建设海洋云?能提供什么服务?这份《共享目录》包含什么内容?有哪些价值?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赋能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加快海洋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海洋大数据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信息融合,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自然资源协同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石绥祥告诉记者,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长期致力国家海洋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创新发展海洋大数据治理体系和应用服务,有效实施海量长时序海洋数据的有序存储、高效访问和即时服务。近5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面向百余家单位提供数据和信息产品共享服务总量超400TB。但从全国层面来看,对标新形势下数据要素赋能保障要求和需求,海洋数据共享仍存在发布渠道较为分散、共享数据标准各异等问题,缺少国家层面海洋数据共享服务的统一平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数据要素赋能保障的效果。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数据集成服务,统一海洋数据共享流通技术标准,提升海洋数据产品应用质量,自然资源部组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发了海洋云,编制了《共享目录》。海洋云和《共享目录》充分利用现有海洋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基础,合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以增量突破带动存量优化,避免重复建设。坚持海洋信息互联互通和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实现海洋数据一体化集成

  关于海洋云建设,石绥祥说,海洋云充分利用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集合海洋领域多家单位优势资源,以全要素海洋环境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服务“底座”,通过统一门户,搭建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数据在线汇聚、涉海部门海洋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公益海洋数据产品集成服务和国际海洋信息资料交换合作的海洋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和应用一站式平台。

  海洋云是国家级海洋数据和信息产品在线服务平台,涉及数据、网络、技术和平台等多个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具体可以用‘大、智、云、共、安’5个字来概括海洋云的技术特点。”石绥祥说。

  “大”,即云计算支撑下的海洋大数据资源,是海洋云运行服务的保障资源。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建设了国家海洋云计算平台和国家海洋大数据综合数据库,采用列式存储、分布并行和虚拟计算等复合型数据管理模式,保障海洋云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高效管理和实时动态调用。

  “智”,即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发了数据精细联合质控、特征智能提取和智能融合重构技术,自主研制高分辨率海洋环境综合数据集和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通过海洋云发布共享,保证数据质量和时空连续可用性。在此基础上,攻关多源多尺度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管理和甚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技术,支持全球多个要素并行可视分析。

  “云”,即基于云计算、互联网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海洋云数据和模型方法等上链服务。海洋云面向业务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提供直接浏览、免费下载、申请使用、在线分析和产品定制等服务,建立起便捷高效的海洋三维立体“一张图”云端服务门户。

  “共”,即海洋云将持续联合涉海机构、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等开展平台共建,通过产品整合、接口接入、系统挂载等方式,不断丰富数据产品共享体系,保证海洋云各类服务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持久更新。

  “安”,即自然资源部组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深入研究海洋环境数据分类分级技术,确定了海洋观测监测、海洋调查、国际交换等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要求。海洋云已完成“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具备海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交换等数据安全防护功能。

  激活海洋数据要素潜能

  此次发布的《共享目录》实现了我国海洋站、浮标、雷达、志愿船观测和断面调查、近海综合调查等海洋实测数据,中国海洋环境统计分析、实况分析、再分析等自主研发数据产品,以及基于全球 Argo(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等多源海洋数据经精细化处理的全球海洋环境整合数据一体化集成。

  石绥祥介绍,《共享目录》的亮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数据类型丰富,涵盖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底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光学等7大学科、80多种要素;二是数据时空范围广,国内来源数据从1942年至今,国际数据从1662年至今,空间覆盖我国近岸近海、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全球海域;三是数据时效性强,更新频率最高达到分钟级;四是数据成谱系化,所有数据均经过标准化处理和精细化质量控制,涵盖标准数据集、整合数据集和海洋环境统计分析、实况分析、再分析产品,以及图集图件和专题报告等成果,能够满足多类型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共享目录》中的数据,可通过海洋云获取使用。海洋云为海洋资源精细化利用和保护,海洋大数据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信息融合提供了基础平台。”石绥祥说。

  石绥祥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和数字经济工作。如何促进海洋数智化转型,赋能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数据要素保障供给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海洋云上线和《共享目录》的发布,为全社会提供权威科学的海洋数据信息服务,将进一步激活海洋数据要素潜能,丰富海洋应用场景,提升面向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等海洋数据共享服务水平。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海洋数智化转型与海洋治理范式的变革,创新海洋信息互联互通、深度融合、智慧应用的新思路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聚焦新形势下海洋数据要素保障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海洋数据分类分级和数据要素流通等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加强安全沙箱、智能合约等新技术应用,动态更新海洋云数据资源和系统功能,持续促进海洋数据开放共享和增值服务,为海洋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更大助力”,石绥祥说。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