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鲨”是歼-15舰载战斗机的绰号,也是中国军机第一次喷绘上与之同名的动物图案:双垂尾翼上,飞鲨身形矫健,牙齿锋利,目光凶悍,让人不寒而栗……
某海域,海风呼啸,云翻浪卷,辽宁舰正逆风驰骋。伴着地动山摇的巨大轰鸣声,一架“飞鲨”满载弹药,如离弦之箭冲出滑跃甲板……不一会儿,它又以堪称完美的姿态阻拦着舰。
这只是戴明盟的一次例行性飞行训练。这些年,他驾驶“飞鲨”在航母飞行甲板精准起落,在海天间自由翱翔,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惊世传奇,被誉为中国“飞鲨”第一人。
■ 钟魁润 李 唐
练就“刀尖上跳舞”技能
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难在何处?
国外同行用“刀尖上跳舞”来形容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
航母的飞行甲板跑道空间狭小,面积不到陆地机场的10℅。在起降过程中,高速、高能量的舰载机在狭窄空间里瞬间转换,充满了危险。
“难,我们可以学,最让人无助的是我们不知道学什么。”回忆起舰载机试飞初期的那段日子,戴明盟感慨万千:“别人说摸着石头过河,可我们没石头可摸,只能一步步蹚水而过”。
斜板滑跃起飞是戴明盟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在滑跃起飞瞬间,由于滑跑距离短,加速太快,我看到的起飞甲板,根本不是14°的斜面,而是一扇迎面扑来的钢铁巨墙。”戴明盟说。
突破心理压力、把握住入板速度、控制好飞机姿态……他边学边练,边练边悟,边悟边提高,经过不断尝试和训练,慢慢掌握了动作要领,第一个完成地面滑跃起飞。
舰载战斗机飞行,最难的是摸索出一条适合的着舰航线。为了探索着舰航线,戴明盟和战友们一次次检验航线的合理性,又一次次将制订的方案推翻重来。
经过3年多的试验试飞和数千次起落,他们终于飞出了一条符合辽宁舰特点的着舰航线,突破了着舰关键技术。
在陆基模拟飞行训练中,戴明盟慢慢熟悉了边控制驾驶杆,边调整油门大小、控制飞机精确着陆的技巧,完成了数十次地面滑行钩索试验,并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完成阻拦着陆飞行,标志着国内陆基模拟着舰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结合辽宁舰出海,戴明盟驾驶战机,按照着舰航线,第一个完成了绕舰飞行、触舰复飞。
在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中,从确定阻拦着舰到挂索,只有短短数秒。其间,飞行员需要看灯、对中、保持角度。零点几秒的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导致飞机失控。
“着舰时,我既要紧握操纵杆,控制好油门,还得紧盯光学助降灯,听从指挥官的指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戴明盟说。
在长达数年的试验试飞过程中,戴明盟完成科研试飞400多架次,绕舰飞行数千架次,练就了刀尖舞者的精湛技能。
也正因如此,组织上确定由他执行首次阻拦着舰任务。
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正式开始。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戴明盟娴熟地操纵着“飞鲨”,瞄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嘭”的一声,尾钩牢牢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战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戴明盟成为中国第一位成功阻拦着舰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笑对生死考验
“刀尖上的舞蹈”确实壮美,但也是时刻充满危险。
舰机适配性试验试飞,既要完成歼-15舰载战斗机定型试飞,还要进行上舰技术攻关,对戴明盟来讲,每一项都是难关。
一次试飞,戴明盟驾驶的飞机突然失去自动控制功能,他凭借手动操控,平稳地驾驶飞机,在空中与塔台的沟通也未见任何异常,以至于地面人员丝毫没有察觉到飞机的自动控制功能失灵,觉得飞得特别好,又让他多飞了一圈。
在平稳降落后,戴明盟跟相关部门反映了情况。当时同事们都不相信:你飞得那么好,怎么可能有故障?在仔细检查飞行数据后,大家都傻眼了,立即进行全面检修。
从事飞行以来,有3次生死考验让戴明盟刻骨铭心:
第一次是一次跳伞训练。戴明盟在跳伞训练中,降落伞伞绳缠住了伞翼,人快速下落。快接近地面时,他的备用伞才打开,落地时偏离预定着陆点近两公里,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
第二次是一次战机训练。戴明盟和战友驾驶的飞机突然起火,随时可能爆炸,为避免伤及群众和地面重要设施,他们放弃提前跳伞,操纵着下坠的飞机,冲向一片农田,在距离地面仅有500米时才弹射离机。
第三次是一次空战训练。戴明盟驾驶的飞机右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他果断关闭右发动机,按照操作规程,稳稳地把飞机停在了跑道上,保住了国家财产和自己的生命。
戴明盟说:“飞行是我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面对生死考验,就要执著无悔、勇往直前。”
2013年6月,海军决定进行首次航母资质认证训练。训练前,戴明盟对战友程海林、何友云说:“只要是上舰就会有危险,你们两个的技术已经有基础了,如果这次我牺牲了,你俩就上!”
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还有什么不敢闯?
2013年8月28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海军某舰载机部队。按照计划安排,戴明盟将进行一次陆基滑跃起飞和阻拦着陆训练。
可是天公偏不作美,天空下起小雨,风越刮越猛,雨帘已经把座舱盖完全遮住了。
飞不飞?指挥员让戴明盟自己决定。
这时,一阵风吹过来,座舱盖上的雨帘被吹开了一点,模模糊糊能看到跑道上的黄线,戴明盟抓住时机,立即向指挥员请示起飞。
“飞鲨”沿着14°滑跃甲板划出一道完美弧线,直冲云霄,随后又稳稳挂住唯一的一根阻拦索,圆满完成任务。对戴明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表现出的过硬本领和精湛技艺,习近平主席当场给予了赞扬。
培养“种子团队”
试飞歼-15舰载战斗机之前,戴明盟是“海空雄鹰团”的三代机王牌飞行员。
那年,海军机关工作组决定挑选一批精英组成舰载战斗机试飞团队,戴明盟成为了最佳人选。
而此时,我国舰载战斗机还未定型,作为试飞员,要把未定型战机的缺陷与能力飞出来。去新部队,一切从头开始,将面临两地分居等诸多困难。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和现实困难,戴明盟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创造奇迹……戴明盟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被评为“海军功勋飞行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获得了“航空报国金奖”“航母工程建设重大贡献奖”“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等荣誉称号。
海军领导和机关也给戴明盟压担子、加任务,任命他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副部队长。
荣誉面前,戴明盟并没有懈怠,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领域: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为海军腾飞“插上翅膀”。
成立飞行教员组、制订方案、编写大纲、整理教材、讲授理论……他们开始了成批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艰难探索。白天,他除了上天试飞,还要给新飞行员讲课,并进行模拟器带飞;晚上,他要对新飞行员进行讲评,指出每个人飞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时一个细节要反复抠上几十遍。
2014年底,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舰上起降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国家。
如今,新一批飞行员即将上舰飞行,后续飞行员的梯次培养训练正有序推进,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队伍也将逐渐壮大。
“我梦想着带领舰载战斗机群从我们的航母编队上方通过,飞向大洋,那种感觉一定很棒!”说起未来的憧憬,戴明盟开心地笑了。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