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报记者 高 悦
6月8日,海南三亚,2014年度十大海洋人物颁奖典礼如期举行。
“海洋石油981”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潜艇突发“掉深”,372潜艇官兵忘死排险;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团队彻底打破外国垄断;我国首台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诞生……
这些非凡的事迹,在当事人嘴里,却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他们有的从基层海洋监测台站而来,双脚还沾着海岛的泥土;有的在三尺讲堂上挥洒自如,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传播海洋知识;有的坚守在海洋新闻第一线,参加过南、北极科考和钓鱼岛维权巡航,为海洋事业发展鼓与呼……
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不过是份内之事,而听在众人耳中,却又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颁奖典礼上,无论是播放的事迹短片,还是主持人与获奖人物互动,10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触动着人们的心弦。记者在现场采访了10位海洋人物,倾听他们此时的心声。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琦
海洋强国梦激励着我前行
“‘海洋石油981’平台带来一个又一个钻探开采海上油气资源的好消息,这就是对我们最珍贵的奖赏。”王琦说,“30多年来,心中一直不灭的海洋强国梦,激励着我不断前行。造船人的梦想就是让我们建造的船舶和海工装备,走向深蓝,破浪远航,让我们的国家真正拥抱蓝色海洋。”
王琦认为,作为一个造船人,他处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给他们搭建了一个最好的舞台。在他心里有3个目标:一是要把外高桥造船做成世界一流的品牌;二是要把团队培养成世界一流的团队;三是要建造一批有标志性的、世界一流的装备,把产品做成世界级的精品。“海洋是我不变的梦想。我将带领团队实现中船集团公司‘引领海洋装备发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目标,为实现海洋强国梦不懈奋斗。” 王琦说。
2014年,“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王琦自2011年起,担任该项目经理,承担起这座平台的设计、采购和建造的总负责工作。2014全年交船总量全球第三,新接订单全球第二,手持订单全球第一……在王琦的经营管理下,外高桥造船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 陶军
未到现场的获奖人
颁奖典礼上,陶军并没有出现,此时的他正在海上执行科考任务。代替他上台领奖的,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温宁。这与我的同事之前采访他的情况如出一辙:“我不喜欢接受采访,一是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二是我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的项目负责人,陶军从2008年起,率领团队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完成科研任务。温宁说,在他的眼中,陶军干起工作就像个拼命三郎。“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是常态。”
“陶军获得这项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地质调查工作者极大的鼓舞。”温宁说,如今,“海马”号已经随母船“海洋六号”奔赴太平洋,执行又一个深海资源探查科考任务,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为海洋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华社上海分社调研部主任 张建松
继续坚守海洋新闻第一线
“感谢国家海洋局给予我这项崇高的荣誉。在海洋强国建设中,海洋将成为新闻的富矿。我将一如既往关注海洋、报道海洋,坚守在海洋新闻一线。” 张建松说。
“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洋意识,需要加强海洋新闻报道,需要更多的记者到海上去。”在张建松看来,与广大的海洋工作者相比,她的新闻报道只是沧海一粟;她在海上采访报道的艰辛,和海洋工作者长年累月与大海打交道比起来,不值一提。2012年9月,张建松拍摄的一张钓鱼岛的照片,成为我国出版的钓鱼岛地图封面,亦被各类媒体转载无数。
张建松第二次参加南极科考期间,俄罗斯的船只被困,中国南极科考队积极组织紧急营救。她主动请缨,背负沉重的设备,不顾安危,全面记录了这次行动,通过报道展现了中国人的义举。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原站长 张世江
有生之年还为海洋做贡献
“条件越艰苦,数据就越珍贵。”作为一名老站长,张世江在颁奖现场嘱托后辈,“潜心钻研,热爱海洋。”
信仰需要传承,传承需要坚守。“虽然我已退休,离开了多年工作的台站,但是我不会忘记在台站工作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更不会忘记和我相伴的同事们,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更加努力地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测点分散,环境恶劣。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原站长张世江,在39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千里岩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海拔93米,面积0.15平方公里,张世江对千里岩的一切如数家珍。39年的相守,是他工作的全部。虽然现在张世江已经退休,但是他对千里岩依然有太多的不舍,千里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团队
向500米深海挺进
“和平的年代里,你很难感受到他们的力量。他们的伟岸,需要大海的深度去衡量……”手捧获奖证书和奖杯,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总指挥郭杰很激动。“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团队凭着多年的技术开发和反复实验,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成功把五星红旗插在313.5米的海底,标志着中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技术的实际能力提升到300米以上,成功开启了深海梦想的大门,我们对此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日前‘东方之星’客轮倾覆沉没,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而我们的潜水作业团队也出发了,参与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之中。”郭杰说,“今天我手中的这项荣誉,将不断鞭策我们向500米深海挺进。同时,坚决完成国家抢险救捞的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庄严承诺。”
■“海洋石油981”作业团队
荣誉是认可更是鞭策
“每一次出发,都想你走得更远。你越远就越拉近我们与海洋强国的距离。”现场的颁奖词记叙着海洋人的赤子之心。“海洋石油981”平台经理董铁军表示,荣誉不仅是对“海洋石油981”作业团队的认可,更是鞭策。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于2012年5月正式投运,是我国深海油气钻探的主力军。这支由177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深水团队,多次打破国际同行创造的深水作业纪录,高效完成了21口深水井钻完井作业。
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石油981”作业团队应该做些什么?“打造一支作风一流、技术一流的国际化深水钻井铁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一流的钻探设备、创造一流的钻探业绩,砥砺兴海,成就世界行业先锋,是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庄重承诺。” 董铁军坚定地说,“为祖国献石油,加快‘海上大庆’建设步伐,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海军372潜艇全体官兵
闻令出征 不辱使命
“我们只是普通的士兵,做了一些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完成了一些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承担了一些我们应该承担的使命。”372潜艇的班长赵满星说,“祖国和人民给我们这么高的荣誉,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护好我们的海洋。”
在颁奖现场,赵满星没有想到,因为执行任务已经将近半年没见的父母妻女来到了现场。妈妈给他带来了亲手包的饺子。这一刻,铮铮硬汉泪水盈眶,发自内心地说出:“妈妈,我爱你!”
海军372潜艇政委张学东表示,作为习近平主席给予褒奖的英雄群体,作为守护祖国南海、矢志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海军部队代表,我们—定真正肩负起实现强军目标,“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的神圣使命,履行好“深潜大洋守护万家灯火”的庄严承诺,只要党和人民—声令下,我们坚决做到闻令出征、不辱使命。
2014年,海军372潜艇执行实战化紧急拉动和战备远航训练任务,途中遭遇“海水断崖”,372潜艇官兵临危排险,化险为夷。脱险后迅速抢修,继续执行任务,其间成功摆脱外国舰机的多次围堵。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
我们愿作海洋的守护者宣传队
“依法建设生态文明海洋,需要民间力量的参与,需要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响应。”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社长朱俊皓说,“一路走来,感谢小伙伴们的付出与坚持,志愿者的经历将是每个人珍贵难忘的人生体验,我相信保护海洋的理念也将持续我们的一生。得到这份殊荣,是我们蓝丝带志愿者的新起点。我们会将海洋环保的理念一届又一届地传递下去,将海洋保护进行到底。”
三亚学院于2009年成立蓝丝带海洋保护志愿者服务社,6年来,先后有5300多名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共开展了400多次海洋保护活动,总计服务时长5.6万余小时。“我们愿做海洋环境的守护者,海洋文明的宣传队。”朱俊皓说。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所长助理 司马灿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面对荣誉,司马灿非常低调。他说自己只是一名从事深海装备研究的普通工作者。“我能获此荣誉,说明国家对海洋装备技术的重视和期待。”
2014年,深海运载作业平台小型演示验证平台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深海作业平台研制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司马灿是这座平台的总设计师。
进入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工作已经16年了,司马灿说,“历史教训表明,没有海洋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兴盛未来的民族。我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建设海洋强国尽己之力。”
■福建省东山二中老师 许李易
获奖是荣誉更是责任
“我从小在海边成长,对海洋、海洋生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怀着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已经成为青少年普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基地。”许李易表示,获选“2014年度十大海洋人物”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许李易的两名学生也来到颁奖现场。当年的初中生,在许李易的影响下,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传播海洋知识的老师。当年的一颗种子,今天长成了大树。
30年来,许李易与同事一起为馆内收集了1200多种海洋生物标本,建立了海洋生物标本馆。2010年,许李易牵头成立了“蓝源”社团,先后创办了“保护海洋环境,你我共同努力”等多个主题的系列环保活动。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