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海洋日 > 201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 海洋人物

王琦:让中国巨轮远航世界

2015-06-01      来源:中国海洋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2007年,世界最大吨位的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海洋石油117”号成功交付使用。

 

    2014年,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FPSO和“海洋平台981”均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完成,而且两个项目的负责人都是同一个人——王琦。

 

    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长江口。在这里,王琦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和汗水,为中国巨轮远航世界贡献力量。

 

■ 中国海洋报记者 马 云

 

 

勇担重任:领衔打造国之重器

 

    “海洋石油981”是国家863重点项目,承担着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国家使命。然而,由于我国首次建造,数十个科研技术难关亟待攻克。2006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任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王琦,负责这座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半潜式平台的设计、采购和建造工作。他说:“这是一个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一次中国巨轮驶向深蓝的机遇。”

 

    作为项目经理,王琦决心交出满意的答卷。投标竞争、组建团队、走访调研,他抽调最能干的精英,组成“海洋石油981”项目组,从新加坡、美国聘请了世界顶级专家参与。

 

    2008年4月28日,上海外高桥造船厂里,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出第一块钢板,标识着“海洋石油981”正式开工。

 

    王琦介绍,“海洋石油981”的总体建造过程就像搭积木,首先将其分解为200多个百余吨的部件分段进行建造。完成后,运输至组装平台组合成。最后,通过1000吨级的龙门起重机吊装搭载在一起。

 

    整个“海洋石油981”焊接长度是240公里,这个长度,大约是北京到天津的两倍距离。项目建设初期的一天,“海洋石油981”项目组计划经理刘耀阳在建造现场遇见了王琦。王琦一见他就说:“劳动力太少,场地不足,肯定会影响项目总体进度。”并要求他马上采取措施,增加人手。原来,王琦已经连续两周每天到一线了解情况。

 

    吊装高84米、重1000吨的井架,是整个建造过程中最具挑战的环节之一。浮吊要把分成三节的井架在高空一段一段地吊装对接。负责井架吊装技术钻井室的副主任曾骥告诉记者:“上下两个部分有4个对接点,要分毫不差地吊装在一起,对精度要求特别高。而第二、第三部分都是在海上吊装完成的,浮吊、平台处于动态之中,难度很大。”为确保海上安全、准确吊装到位,王琦带领研发团队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授合作开发了“海上井架吊装运动预报及实时动态监控系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曾恒一院士等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估。通过实时监测风浪流的环境条件,精确计算出浮吊、平台、井架分段三者之间的角度和高度, 并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项目组最终成功完成了井架的吊装。

 

    在浙江舟山海域进行海上测试期间,“海洋石油981”遭遇到了16级超强台风“梅花”的“洗礼”。面对“孩子”第一次遭遇强台风,王琦寝食难安。这一夜,他一直在办公室接收前线的各项数据,直到平台安全度过台风才安心。

 

    从切割第一块钢板,到平台海上移交,约1000天的建造、调试,凝聚了王琦的智慧与心血。他感叹:“接到‘981’订单时,我们一穷二白,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海洋工程高端制造领域。”

 

创新引领:打造外高桥造船品牌

 

    2011年,王琦担任外高桥造船总经理,秉持绿色环保、创新引领的宗旨,坚守“世界品牌,中国创造”的信念,立志将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打造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装备企业。

 

    因为公司产品90%以上出口,为适应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管理理念和方式,王琦不断学习、借鉴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努力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管理文化。

 

    金融危机之后,造船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王琦敏锐把握船舶市场形势,提出了以管理提升促转型破局的经营理念,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做强船舶、多元发展”的战略。他“变坐商为行商”,带领团队主动出击,探寻潜在商机,回访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他凭借对市场的嗅觉,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公司新开发的节能环保船型做到了节能20%,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为提高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他主持召开公司新产品欧洲推介会,使订单量提升明显。

 

    积极看齐国际一流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是王琦推行的另一大举措。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与日韩先进造船企业对标,找出差距、奋力追赶。在王琦的倡议下,公司每年派人到日韩先进造船企业学习。他率先在公司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融合”道路,使公司顺利成为我国船舶行业首家“两化融合”贯标审核企业,为促进船舶企业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王琦的带领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海洋工程业务快速发展,大型FPSO 及3000 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海工辅助船都实现了批量建造,在国际海工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为中国造船进入国际海工领域树立了品牌。

 

以人为本:增强企业软实力

 

    打造精品优质船舶,关键还是人。王琦重视企业的软实力建设,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人才培养,他都看得很重、抓得很紧。用员工的话说:“王总绝对是一个‘以员工为本’的领导,很接地气。”

 

    拥有博士学位的王琦是一个注重与人分享知识的人,他经常向员工推荐书籍、文章。在“海洋石油981”项目组成立之初,公司订了大量专业书籍杂志供员工学习。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王琦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培养让很多员工受益,曾骥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曾骥来到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工作,第二年就参与到由王琦担任项目经理的30万吨级FPSO项目中。曾骥参与了该项目的单点系泊系统等特殊结构的设计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王琦看到了曾骥的潜力,2007年,推荐他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建造技术研究”。在后来的“海洋石油981”项目中,曾骥成为平台钻井系统的设计和建造的骨干。

 

    10年间,在王琦的引导下,一大批像曾骥一样的青年人才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除了对内部人才的培养,王琦还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在他的推动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从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招聘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专家,建立了一套适应市场的海外人才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

 

    软实力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多年来,王琦将企业文化与公司发展战略融为一体,从而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世界船舶和海工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有了自己的定力和方向。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怀有梦想。王琦,这位活跃在国际海洋装备市场的追梦者,一直将“让中国的海洋装备成为世界一流”作为他的梦想。面对海洋装备行业发展的大变革、大调整,王琦将继续带领外高桥造船团队,全方位发展海洋防务、海洋运输、海洋开发、海洋科考装备事业,既与世界知名船企同台竞技,也同世界海事界伙伴紧密合作,建成一艘艘的巨轮和海工平台,让中国建造的海洋装备走向世界。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