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海洋日 > 201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 海洋人物

福建东山二中生物教师许李易 耕耘蓝色沃土的园丁

2015-06-01      来源:中国海洋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站在自家的砖木小楼上眺望碧蓝的大海,温润的海风吹动着成片的木麻黄树。顽皮的孩子们在广袤的沙滩上追逐螃蟹,捡拾贝壳,与爬上海岸的中国鲎嬉戏。这样的童年属于东山岛的孩子们,属于30多年前的许李易。

 

    生于斯,长于斯,对于42岁的许李易来说,故乡、母校、大海、学生,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校长助理、生物老师、海洋生物标本馆负责人,“蓝源”社团创始人,这些头衔并不显赫,但它们的背后,是一串浸透着心血与汗水的人生足迹。

 

    今天的东山岛依旧美丽。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很多海洋物种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怎样把这片海保护好,怎样让今天的孩子们在海洋的浸润中得到启迪,这是许李易经常想的,也是他正在做的。

 

■ 中国海洋报记者 金 昶

 

许李易(左一) 下海采集珊瑚标本

 

掌门标本馆  三十年的薪火传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这两句诗来形容仲春的东山县第二中学恰到好处。站在学校教学楼上,涌动的大海荡入胸襟,红艳的木棉花大朵大朵地绽放。在该校一幢五层的配楼里,拥有着对面这片大海丰厚的收藏。

 

    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珍藏着1200多种海洋生物标本,全面呈现了台湾海峡、闽南海域的物种资源和海洋生态。海龟厅、鲸豚厅、鱼类厅、节肢动物厅、软体动物厅、海藻厅、腔肠动物厅、棘皮动物厅,在不大的两间展室中,不同门类的生物展品安排的井井有条。这些展品来自东山二中的师生们30多年来的不断积累。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和部分物种的消退,这座小小展馆的丰富与珍稀日益彰显,成为该区域海洋科研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库之一。

 

    徜徉在展室中,许李易仿佛步入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有着他的回忆和追求。30年前,东山二中的老师们引导学生走近大海,探索海洋的无穷奥秘。时值冲龄的许李易由此与母校的海洋生物标本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最重要的课余活动就是和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在沙滩和潮间带采集生物样品,制作标本。

 

    1984年,东山二中建立了“海洋生物标本陈列室”,当时已制作和保存了600多种海洋生物标本。1987年,陈列室被福建省科协定名为“福建省青少年海洋生物标本馆”。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的许李易成为标本馆最早的参与者之一。

 

    “老一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打下了基础,并激励我们一直走下去。”中学时代的爱好,发轫成大学时代的专业与理想,高中毕业后,许李易选择了生物教育专业,到福建莆田读书。大学毕业后,他重新回到母校,成为一名生物老师。承载着少年时乐趣与梦想的海洋生物标本馆,在他的手中一步步成长、壮大。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掘标本馆的真正价值,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全社会都能共享这一精神瑰宝。”标本馆要充实完善,最难的是标本采集。许李易和其他专家合作对东山海域的藻类进行采集和调查。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经常租船出海。为了得到更多样品,许李易不断寻求合作伙伴,他找到在附近岛屿开展养殖的同学,以便能定时到岛上采样。许李易还说服在海边摸螺作业的渔民,请他们在劳动中顺便帮忙收集藻类。

 

    随着标本馆知名度的提高和活动内容的扩展,许李易更加繁忙了。2006年5月,“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第二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温州召开,该项目是“GEF全球环境基金”和中国政府共同资助的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执行。许李易应邀与会并作了报告,他让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专家知道了中国有一个中学,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了高水准的标本馆,并且常年自觉承担海洋保护教育工作,在全国首屈一指。一年后,许李易以东山二中的名义向国家海洋局项目办成功申请了“中国南部沿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小额资助项目”,并为学校争取到第一笔国际性援助资金。

 

    伴随着标本馆的成长,许李易已经成为公众人物,各项荣誉纷至沓来。不久前,他又入选2014年度海洋人物候选行列。对于标本馆未来的发展,许李易和东山二中的老师们有着很多想法,他们希望扩大标本馆的规模,在灯光设备、多媒体影象、声音模拟等方面加大投入,并把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建成一个重要的海洋科普地,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感受海洋的魅力,提高环保的意识。

 

开展蓝色教育  传播海洋科学与文化

 

    如果说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是载体和基地,那么,许李易和他的团队就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文化的播种人。

 

    利用标本馆的独特优势,许李易和东山二中的老师们广泛开展参观、讲座等活动,相继组织了“海洋生物标本馆开放周”活动,编印了《海洋保护动物》宣传画册,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地球日”宣传。许李易和他的同事们还编纂了校本教材《蓝色宝藏》。参观标本馆已成为福建省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的重要内容。

 

    根据社会热点,再结合中小学生的兴趣,许李易和他的团队先后举办了“大海里的小巨人——有孔虫”“保护鲨鱼,拒吃鱼翅”等海洋科普主题展。东山二中的学生们撰写的海洋科技论文和制作的工艺品多次获奖,生物科的高考、会考成绩居漳州市重点中学前列。2013年6月,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上万人次。

 

    标本馆还为部分大专院校提供了教学和科研支持,他们长期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提供科研资料,多次为南京师大生物系鲸类研究室提供海豚和江豚标本,为福建省师大生物系提供贝类和蟹类标本,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水产学院生物系也以标本馆作为参观学习基地,漳州师院生物系将标本馆选为海洋实践实习教学点。

 

组建“蓝源”协会  海洋环保任重道远

 

    怎样把海洋教育引向深入,是许李易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许李易的努力,2010年8月21日,东山二中“蓝源”协会正式组建。针对东山海洋环境治理与保护,许李易带领社团成员,几乎每个月都会开展主题活动。“走近东山岛珊瑚海洋自然保护区,关注珊瑚保护”活动、“保护海龟,清洁沙滩”行动、“鲎爱无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宣传活动,与闽南师大生物系师生一同在马銮湾开展《旅游活动对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调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蓝源”协会日趋活跃。

 

    协会还请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持,重新采集更新标本,建立物种基因库,配合做好国家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等珍贵物种的基线调查。在每一次活动中,人们都会看到许老师忙碌的身影,他总是那样不知疲倦。

 

    东山二中以标本馆和“蓝源”协会为载体开展的海洋科普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在东山岛,如果发现了独特的、珍贵的海洋生物,首先要联系标本馆,这已成为当地人的共识。2007年9月,学生陈艺坤的伯父陈文强在内海捕到一条约10斤重的枪乌贼(鱿鱼)。面对如此罕见的内海大鱿鱼,他谢绝餐馆的高价收购,将它送给学校做标本。更值得一提的是,陈艺坤的爷爷曾在海底打捞到一节鲸脊椎骨化石,可能达百万年以上。老人曾嘱咐要把这块化石作为传家宝珍藏,但陈艺坤和父亲陈文勇最终决定将其送到中山二中标本馆。

 

    提升海洋意识任重而道远,让许李易时刻感到肩上的压力,但他充满信心:“这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