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海洋日 > 2008年全国海洋宣传日 > 青岛主场活动

全国青少年海洋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实录

2008-07-14      来源:国家海洋局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时间:2008年7月18日 14:00——14:30
  主题: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
  地点:青岛汇泉王朝大饭店汇泉厅
 
  主持人石青峰:
  今天上午举行了“全国海洋宣传日”的启动仪式,下午我们安排了“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马上开始,我是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主任石青峰,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来主持,坐在我旁边的这一位就是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李海清。
  下面我介绍一下参加发布会的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们非常欢迎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山东台《直通金海岸》、《海洋世界》杂志、中国海洋报、新浪网、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新闻台、青岛经济台、青岛晚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财经日报、齐鲁晚报、青岛传媒网的记者朋友们。
  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
  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李海清;
  海洋出版社社长徐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
  下面就请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做“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新闻发布。
 
  发言人李海清:
  和大家见面非常高兴,我们这次宣传日是一整天的活动,上午的活动大家都参加了,我相信大家在启动仪式以及宴会的过程中都体会到,我们在海洋利用、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项目中所做的工作。从新闻角度讲,这些也就是写一条新闻,其他没有更多的新闻价值。但是下午的活动,我们有三项:第一项是新闻发布会;第二项是“广场宣传”活动;第三是“清洁海滩”活动。这些都是非常有新闻价值的,我希望各位记者能给予高度关注。
  今天来的记者非常多,这是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给你们更多可以报道的资料,使你们能够有更多的新闻向国人和世界发布。
  我们配合起来,主要目的就是把海洋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工作做好。
  我们新闻发布会的主要议题,是一个知识竞赛,有很大意义。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性工作,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全民海洋意识的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李长春同志也专门作出"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意义重大"的指示,为我们的海洋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传播海洋知识,强化海洋教育,从根本上扭转重陆轻海的观念,既是国家海洋局的重大责任,也是对各位记者朋友以及你们所代表的媒体提出的一项新课题。在这里,我衷心地希望诸位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任务中来,共同推进全民海洋意识的提高。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将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将成为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对我国大、中学生进行海洋观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合乎时代要求的现代海洋意识,意义重大。为此,国家海洋局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刚刚结束的中国大学生北极(斯瓦尔巴德)考察活动等等,这个活动,说是到北极,就是到挪威的斯瓦尔巴德。
  今天上午,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了"全国海洋宣传日"的启动仪式,作为"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还将在这里启动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希望媒体朋友们对这件事情,能够给予充分关注。
  首先,请允许我借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机会,通报一下中国大学生北极(斯瓦尔巴德)考察活动结果。
  经国家海洋局批准,由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与挪威王国外交部联合举办的"迎接北极第一缕曙光"--中国大学生北极(斯瓦尔巴德)考察活动,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大学生赴北极的一次考察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新的极地热。对于普及极地知识、提高民众极地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次活动选拔产生的10名"北极使者"于2008年2月28日至3月13日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赴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展开考察。依据"北极使者"在北极考察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及回国后提交的课题研究论文和开展科普宣传情况,从中评选出2名同学作为"北极之星",这是本次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的最高荣誉。这两名"北极之星"分别是:武汉大学的唐瑞同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钟楠同学。
  下面请海洋出版社社长徐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为两位同学颁奖。
  (颁奖仪式)
  各位记者朋友,如果你们有对她们本人的提问,一会儿提问的时候,可以提问。她们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也希望和大家分享。
  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大全国青少年特别是大、中学生的海洋宣传教育力度,我们今天在这里正式启动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并将这项竞赛作为一项长期活动、一项固定赛事每年开展下去。
  我们这个海洋知识竞赛的活动,也受到极地活动的启发,我们在前一段做的极地相关活动的基础上,延续下来了,这两个之间,既有相互关联的作用,也有相互传承的作用,我们从这个角度,进一步的推广下去,把它作为海洋知识宣传的总体的方案之一来对待。
  下面,我代表国家海洋局发布《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规程》。
  海洋知识竞赛面向全国范围内在读的中学生(含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在校生)、大学生(含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高等职业、预科班在校学生)。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此次竞赛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采用网络预先注册、由题库生成试题限时答题(简称网络限时答题)和现场答题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分别进行。其中中学组的比赛全程均为网络限时答题;大学组的初赛、复赛为网络限时答题;决赛阶段为现场答题,比赛实况将通过电视播出。
  自2008年9月30日起,参赛选手可注册、登录新浪网答题页面或通过《手机报》方式答题,答题时间截止到2008年10月7日。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入围复赛名单,并于2008年10月10日前通过新浪网公布。
  自2008年10月17日起,复赛选手可登录新浪网同一页面答题,答题时间截止到2008年10月20日。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决赛入围名单,并于2008年10月22日前通过新浪网公布。
  中学组决赛选手自2008年10月28日起继续登录新浪网答题并决出优胜者。大学组决赛入围选手通过拓展性比赛后进入总决赛,总决赛将在11月8日开幕的“厦门海洋周”上举行,现场决出优胜者。
  本次竞赛所采用题型包括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和拓展题。其中,主观题和拓展题仅用于大学生决赛阶段。
  竞赛题范围涵盖海洋政策法规与权益、海洋行政执法、海洋军事、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技术、海洋文化、海洋经济、海洋时事、极地大洋、中国海洋、英语(针对大学生试题)、其他等内容。
  竞赛奖励。中学组的前15名优胜者,可参加国家海洋局组织的2009年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大学组的一等奖将随团赴南极考察,二等奖将随考察队赴北极考察,三等奖将随中国海监船赴西沙进行考察。
  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具体事宜及竞赛细则将于2008年8月起陆续在国家海洋局网站及新浪网上公布,欢迎全国的大、中学生直接登陆以上网站查阅相关信息。
  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国家海洋局所有。
  《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规程》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石青峰:
  谢谢李海清主任。刚才李主任给大家公布的竞赛规程,特别是竞赛的奖励,不知道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感觉分量如何?如果大家还有一些疑问,可以现场提问,我们给大家充分的时间。
 
  姑苏晚报记者:
  我想问一个问题,一等奖、二等奖有没有名额限制?
 
  发言人李海清:
  有名额限制。由于去南极、北极非常困难。时间、经费等方面都有一定难度。所以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也是一名。可能大家觉得少一些,但是我们的活动每年都会开展,2008年的获奖者从2009年开始参加考察。2008年没有获奖,如果符合条件,还可以争取之后的机会。
 
  主持人石青峰:
  刚刚海清主任发布的内容比较详细,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若还有关于极地考察的问题,可以找我们极地中心的吴书记,他去过南极多次,非常熟悉南极的情况。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