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48个“世界地球日” > 优秀科普图书

关岭生物群

2017-04-17      来源: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作者:汪啸风 陈孝红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作者:汪啸风 陈孝红

  书名:关岭生物群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5

  开本:1/16

  印数:1200册

  ISBN: 7-116-03996-1/Q.2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17458号

  作者简介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地层委员会下古生代分会副主席。

  自1965年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层古生物,尤其是奥陶系、志留系和笔石化石的研究,是国内外该领域著名专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15部。其中10余篇论文获湖北省优秀论文奖,其中特等奖2篇, 一等奖3篇, 二等奖5篇。他牵头完成并出版的《长江三峡生物地层学》、《海南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扬子地台中部 震旦纪和早古生代有机岩石学》(中德合作,英文版)和《长江三峡珍贵地质遗迹保护和太古宙-中生代多重地层划分及海平面变化》,《关岭生物群及环境变化》,《全球中下奥陶统界线金钉子研究》等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了地矿部1987年,1992年,1997年和2003,2006,2008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另有两项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中国奥陶系达瑞维里阶界线层型与奥陶系对比”和“长江三峡地层及沉积事件”分别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地矿部 科技成果三等奖。他指导、撰稿与中国地质大学合拍和出版发行的科教片“长江三峡史前的奥秘”获湖北省教委优秀电视教育片一等奖。

  内容简介

  “关岭生物群-探索两亿年前海洋生物世界奥秘”一书,一改传统思路,在广泛国际合作与交流基础上, 利用本项目在贵州关岭地区科学地发掘出大量海生爬行动物(龙)和海百合等十多个门类化石,以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普及生物进化、地层古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并以原地保存的形式,建立了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龙化石博物馆”;为保护环境、改变贫困山区面貌,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地方政府和国际科教文组织的高度赞扬。

  被誉为世界上罕见化石库的关岭生物群,是继澄江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之后,在我国古生物调查研究中的又一重大发现,它是一个以产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共同繁盛,并伴生少量古植物的珍稀生物群.堪称全球独一无二的晚三叠世化石库。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了关岭生物群中海生爬行动物、鱼类、海参类、海百合、头足类、牙形石、双壳类、腕足类和古植物等10多个门类的化石类型,并介绍了它们各自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古生态,以及它们在生物地层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描绘和探讨了两亿年前关岭地区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和关岭生物群最终覆灭的原因。

  主要创新

  1、是我国第一部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晚三叠世海生龙、假浮游生活的海百合、软骨鱼、海参等门类化石组成的化石库的科普读物,为此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同志为此书写了序言;在此书影响下中央电视台地理频道还专门制作了长达90分钟的科普专题片,并在多频道多次播放;

  2、填补我国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记录的空白,并据此建立了“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从而一改产化石山区面貌,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拉动了贫困山区旅游事业,成为黔滇公路上的一颗明珠,受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表扬;

  3、通过对关岭化石库中大量且保存精美的海百合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教科书中对海百合化石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分类的错误描述,证明关岭生物群中的海百合不是底栖固着,而是营假浮游的的生活方式,因而在当时古特提斯洋广为分布;

  4、通过对关岭生物群各门类生物生活方式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介绍,探索并重建了关岭生物群产生的古地立理和生存环境,从而启迪人们要爱护地球,保护人类绿色家园的思想。

  5、为研究生物集群绝灭和超常规保存,进而发展埋葬学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