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朱立新
20世纪70年代出生,从大学开始学习地球物理算起,已与“地球”打交道多年,但仍感地球是个环环相扣的谜语,虽曾得窥一斑,实则知之甚少。研究生期间,曾专注于地球浅部物理性质和深部地幔对流,工作期间又对地表纷繁复杂的地质遗迹甚感兴趣。研究探讨之余,期望与人共享地球魅力,企盼观察思考既能深入,科普讲述复能浅出。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学科普的角度全面地介绍了温岭方山风景区的地质成因与现状,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叙述有趣,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不但能够了解方山风景区的地质成因,也能够对地质科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创新点:
本书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本书由大及小、由全球性的板块运动讲到方山的形成过程,语言形象生动,知识性很强,科普价值高。
(2)本书图片的设计感很强,风格活泼有趣,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
前言
“尽管我并不算认识您,但我猜您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有一番别样的气质。然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有吸引力,您从前那张火热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饱经沧桑的容颜更令我驻足凝望。”(改编自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
目录
早些时候
中生代
板块运动
无火不欢的浙江
白垩纪的帽子
三部曲(一)
三部曲(二)
悬崖(一)
悬崖(二)
“像样”的景点
钟灵毓秀
后记
参考文献及资料
试读章节
白垩纪的帽子
既然浙江有这么多相似环境下形成的火成岩,为什么方山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这也是当你站在方山顶上时看到的那些“泯然众人矣”的群山曾有的疑惑。它们的经历几乎和方山一模一样,然而到头来差距却这么大。或许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也曾为此沉思。你发现,尽管大家总体上都差不多,但总有那么些不一样的细节,而这点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决定了身边的他不是你,周边的山不是方山。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那成就方山的细节是什么呢?这样的细节很多,先说说内在的基因。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一早就已给出了部分答案,只是那时候我们没有进一步说明而已,那就是使得方山“驻颜有术”的帽子——一层相对坚硬的岩石像帽子一样保护着下面最终成为悬崖的岩石——它说:挺住,有我罩着呢。
有时候为了把事情说得重点突出而又简洁明了,会舍弃很多前置后置条件,因而带来一些副作用:容易让人误解。上面这句话就有这个倾向,所以有必要解释一下。
如果把这句话展开用更专业的方式说,大致会这样:白垩纪早期,大约1.2亿年前(你那时候刚过完70岁生日),即方山火山喷发的晚期,喷出一套致密坚硬的酸性火山岩,平缓地覆盖在相对软弱的早期地层之上,这样,最后喷出的岩浆成为一顶“帽子”,戴在一系列岩层的顶部。这种岩石通常为流纹岩,极少数为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熔结凝灰岩。
哇……但是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