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46个“世界地球日” > 国土资源部示范活动

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大课堂示范活动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热烈举行

2015-04-22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彰显这一主题,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大课堂示范活动,并与北京市第八中学、第一五九中学签订馆校共建协议。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的有关负责同志,北京市第八中学、第一五九中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师生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中国地质博物馆贾跃明馆长介绍了地球科学的重要性,地球科学素质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索创新精神的重大意义。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在2011年与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在各级党校、大中小学及社区开设国土资源相关课程或讲座”的目标要求。全国300余家地学类博物馆、139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开展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一大批国土资源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相关院系、各类实验室、野外科学研究基地都是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的有生力量;国土资源部建成的240家国家地质公园和72家矿山公园,也为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野外实习场所。

  近几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有关加强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的部署要求,通过常设展览、临时展览、科普讲座、夏令营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深受欢迎的科普教育活动。2010-2015年,组织专家团队和志愿者,走入数十家中小学校和一批社区开展地球科学素质教育宣传,范围涵盖了北京所有远郊区县。

  与此同时,中国地质博物馆不断创新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模式, 2013年开始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开展培养地学人才计划,与门头沟区灵溪教育基地联合开展城乡共建计划,进一步发挥了博物馆在科学普及方面的“主阵地”作用。今天,与北京市第八中学、一五九中学签订馆校共建协议,可视为这一教育模式的拓展和深化,更是博物馆为推动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而迈出的新步伐。

  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的学生代表宣读开展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活动倡议书,倡议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小树立珍惜资源、爱护地球的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随后,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北京市第八中学、第一五九中学举行了签约仪式。仪式结束后,汪民副部长向学生赠送了化石标本和图书。

  博物馆为学生们准备了《史前生命的今天》和《海洋与海洋的一生》两个精彩的科普讲座。《史前生命的今天》紧密围绕博物馆史前生物厅的珍贵化石标本,为学生介绍了这些史前动物对应的现生生物知识,突出于校内课程结合。课程中配合展示多种现生动物标本,充分增强了讲座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海洋与海洋的一生》从什么是海、什么是洋等海洋的基本知识讲起,将海洋从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比喻成大洋的一生,并穿插介绍发现这一规律的科学家们和他们具有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起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作用。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最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在地质科普广场举办的《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图片展》。

    开展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需要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和强力推进,需要国土资源部系统内外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需要有关专业人员和科普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更需要广大中小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开拓创新。本次活动是提高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的切实践行,是提高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其他单位或机构开展中小学地球科学素质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