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43个“世界地球日” > 各地活动

世界地球日:看千亩废弃矿山如何成为城市绿肺

2012-04-22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最近,记者来到惠山脚下的滨湖区勤新村,采访了从小生长在这里的丁老伯。20多年前,他和村里的100多位青壮年每天在家门口以开采矿山为主要生计。如今,丁老伯已经从当年的开山采矿先进分子,转型成为惠山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守护者。他的传奇经历,见证了无锡转变发展方式保护山林资源的曲折过程。

  当年炮声隆隆的采矿宕口

  如今郁郁葱葱回归自然生态

  日前,在滨湖区国土分局耕保地矿科科长杨锡伟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位于钱胡路边的惠山森林公园西北侧。这里在2003年以前叫勤新宕口,是无锡市区规模最大的采石区之一。春季正是万物舒发时节,眼前的这座山上亦是一片郁郁葱葱,层峦叠翠。静下心来,则会欣喜地听到小鸟们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杨锡伟告诉记者:“这里的绿色植被经过修复后,已经基本上不需要人工养护了,它们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生态的一部分。”

  “这里绿树成荫、花草成簇,白鹭等鸟类很多,还有其他许多动物出没。”说话的是勤新村的丁老伯。他说,再过几天,就能远远看见山上开满白色的杨槐花,在山林里还能看见月季花和野蔷薇。现年50岁的他,与这片山林有着割舍不去的情愫,就如同熟悉自己手掌心的掌纹那样,熟悉这里的一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多年前,他和村里的100多位青壮年每天在这里以开采矿山为生。他的工种是“放炮”,专业术语称之为爆破。据了解,这里的地质结构多属石英岩,遇到哪里不好开凿、机械钻孔有难度的,他就先挖个20厘米的小坑将炸药埋进去,然后点火爆破。那时候的丁老伯还是个20出头的帅小伙。不过他从来不敢穿新衣服上班,因为上班的工作环境粉尘很多。“每天下来,全身都是灰。到了夏天身上又全是汗,衣服一脱就可以拧出水来。”谈到当年工作时候的情景,丁老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采石矿山企业全部关闭

  2000亩废弃土地穿“绿衣”

  “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是保护地球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天工之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锡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无锡地区的采矿业曾经为乡镇经济资本原始积累和城乡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无锡的矿山资源主要集中在滨湖区,山脉原本是区内的“绿肺”和“秀装”。但50多处大大小小的宕口,就像一块块伤疤留在秀丽的群山之间,严重损害了山水滨湖的良好形象。其中,勤新宕口是最大的一块,山体面积达29万平方米。

  2003年初,滨湖区域内的采石矿山企业全部关闭,拉开了矿山环境整治的序幕。据当时负责勤新宕口复绿的张家港市绿岩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矿山环境整治先得用铁丝网拉网,在上面喷洒土壤和种子。“这片山林选取的树种,均要求强调适应本区气候和土壤。”

  这里种植着马尾松、女贞、山桐子、合欢、胡枝子、紫荆花、石岩杜鹃、茶海、火棘、波斯菊菊、诸葛菜、弯叶画眉草、夹竹桃等40多个品种。施工一年后,这些乔灌木、藤本攀悬植物与草坪即共同营造出绿意,植物根系攀结扎入岩土中。

  丁老伯说,目前无锡市区百余平方公里逶迤磅礴、优美林壑的连绵群山,很多都是经过修复过了的。比如胡埭镇的马鞍山、五里湖风景区的石塘山、被誉为“太湖第一峰”的雪浪山等。

  滨湖区内的宕口早已全部整治完毕,2000多亩矿山废弃土地整理利用后,不但成为市民、游客休憩的重要生态旅游胜地,也彰显着无锡城市“显山露水”的生态个性。

  山林开发还大有文章可做

  勤新宕口将建体育休闲公园

  无锡市区不允许开采矿山之后,100多名村民被安置到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政府还为他们交了社会养老保险,以后的生活都有了保障。如今,丁老伯多了一个职业,就是森林防火队队员。哪里有森林火灾,他就去哪里抢险灭火。

  每天,他都是习惯性地到勤新宕口看一看。据他观察,开春过后,早晨到这边锻炼、爬山的人渐渐多了。清明节期间,一些村民也习惯性地到这边来上坟。丁老伯就天天起早贪黑地上山宣传山林防火,严禁人们带火种上山。为了安全起见,丁老伯还提议由村里面出资建起了一条上山的通道。“山上没有水,一旦山上意外着了火,便于运水上  山灭火。同时也便于市民登山。”

  “山林开发利用还大有文章可做,将来这里可以建设得更美。”丁老伯说,在勤新宕口一处约400亩的地块上除了成片的榉树、香樟等,还有一片临时停车场。这也是一块有待开发利用的生态用地。“村里面早就有了规划,即将眼前这片停车场建成体育休闲公园,但仅靠村里面出资不现实,需要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练维维)

  链接

  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月22日即为世界地球日。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最初是在1970年由美国的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