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43个“世界地球日” > 各地活动

巴中市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

2012-04-22      来源:巴中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伏曙光 记者 赵陈)为迎接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4月16日至22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主题宣传周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状况、特点和一般规律,懂得地质灾害的预兆及防灾原则和基本方法,掌握科学的避灾知识及自救、互救常识,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处置有方,以取得更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据了解,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是“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根据这一主题,今年世界地球日我市国土部门除积极配合省厅搞好有关宣传活动外,编印了《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手册》1万本、宣传挂图500套。南江县、巴州区、通江县组织专门人员赴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乡(镇),送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搞培训,结合张贴宣传标语、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形式,多角度多形式报道世界地球日相关信息,引导社会各界加深对国土资源工作的了解,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掌握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全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我市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张涛 记者 赵陈)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我市国土资源部门提早部署,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今年来,我市精心编制了地质灾害年度防治预案。以2011年地质灾害排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积极配合调查评价单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点,逐点落实行政负责人、监测责任人、制发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预警信号、避险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等防灾避灾措施,并及时公示。进一步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好了“两卡”的发放工作。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会议、报刊、传单等,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村入户,直接向群众传授地质灾害防灾基础知识和避险方法,提高群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任人、监测人和应急队员等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方法、临灾征兆识别、快报编制、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培训,使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做到“四应知”和“四应会”。

  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及时上报避险搬迁规划工作;加快推进地质灾害专职监测队伍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开展汛前、汛中、汛后巡回检查,及时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

  汛期将至,我市组织人员在汛期前对各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巡查,在隐患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物资器材、报警器材、通信器材等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准备。目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推进找矿突破 保障科学发展

  “将‘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作为第43个世界地球日的专题,其目的就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增强资源意识,积极支持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我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今年的专题,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政府投入、社会投资等形式,开展找矿勘查工作,推进找矿新突破。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合理划定矿业权范围,避免矿业权设置的随意性,积极组织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规划矿山规模和数量。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建筑市场资源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认真分析目前全市建筑用“三岩一沙”矿产资源管理和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如何加强建筑用“三岩一沙”矿产资源清理、整治、规范、保障、服务工作,为巴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张涛)

汛期如何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汛期是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建立防灾责任制、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抢险等各项制度,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体系,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2、广大群众应认真阅读、理解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并下发到了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汛期地质灾害,主要与降雨有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居住的居民,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与降雨有关的气象预报。一些已开展地质灾害天气预报的地区,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4、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体及沟谷内水流夹带泥砂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异常情况,并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监测措施或主动采取躲避措施。

  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内水流夹带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映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5、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不要随意进行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生产生活活动。

  开挖坡脚、开山采石、在沟谷内大量弃渣、在坡体上大量蓄水等一些人类活动易促使坡体失稳,从而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民应注意自己的生产生活活动,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