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41个“世界地球日” > 资源国情

我国自然资源预警

2009-04-20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淡水、森林等可再生资源和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点,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我国资源总量大,是世界资源大国,但因人口众多,又是世界人均占有量较低的资源小国;资源品种类型齐全,但不少资源质量不高,开发难度大,分布不均衡、不匹配,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虽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人均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

在我国,由1949年到2001年,人均耕地减少了53%。北京、广东、福建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平方米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平方米的警戒线。据调查,我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公顷,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公顷和宜农荒地3500万公顷,人均只有0.06公顷和0.03公顷,其中我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瘠,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我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森林资源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公顷和10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第六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公顷和9平方米,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百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使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

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储备是指储存于地表和地下的可利用水量。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由于人多地广,人均占有量很少。

我国水资源量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长江及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4/5,广大北方地区只占总量的1/5;我国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冬少夏多,夏季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并且多水年和少水年连续出现,因此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