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40个“世界地球日” > 矿产资源

发展新能源前景广阔

2009-04-20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

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太阳能可分为两种:太阳能光伏和太阳热能,主要利用形式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

核  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核裂变能、核聚变能和核衰变。

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

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等。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

风  能

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倍-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45个地热田,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水  能

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

可燃冰

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型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呈稳定状态,冰融化所释放的可燃气体相当于原来固体化合物体积的100倍。据测算,可燃冰的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

煤层气

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从泥炭到褐煤,每吨煤产生68立方米气;从泥炭到肥煤,每吨煤产生130立方米气;从泥炭到无烟煤每吨煤产生400立方米气。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层气可达2000×1012立方米。

微生物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

氢  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