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会落下帷幕。经过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地震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32位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的认真评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揭晓。该院集体成果《“5·12”汶川地震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快速反应与调查研究》被评为2008年特别进展奖。
当选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的项目是:大陆俯冲带的流体及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植物中硅的矿化作用硅同位素示踪研究、庐—枞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含胚胎骨骼恐龙蛋的发现、多目标地质调查中有机物分析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阿尔金山东段铁矿找矿新进展、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研究的新进展、我国南方陡山沱组八辐射对称后生动物化石的发现、华北地区第四纪标准地层研究、岩溶峰丛山地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
有关人士称,一年一度的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既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创新研究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地球科学创新的重要成果。此次评选的特点,一是突出科学创新,包括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规律的归纳和新的数据获取,突出科学的前沿,体现了我国的地域特点和优势。基础研究紧紧瞄准国际前沿,多数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或被国际会议特邀报告,获得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认同;二是突出了科学技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紧扣国家需求,面向主战场,力争矿产资源和勘查理论、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地质学家权威的声音;三是关注技术创新,在深部探测与分析测试技术创新、引进仪器技术集成再创新、软件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2008年,中国地质学家经历了“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的考验和洗礼,激发了科学家的良知和责任,向国家和人民上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成果汇报会上,两个有关汶川大地震的特邀报告——许志琴院士的《汶川大地震发震背景与科学钻探》和董树文、吴珍汉研究员的《汶川大地震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快速反应》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同。
自2004年起,中国地质科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会,从当年的执行项目或结题项目中评选出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请业内著名科学家点评,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已经成为该院的品牌活动,全院共有50个项目入选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得表彰。(记者 赵 凡 田雪莲)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