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39个“世界地球日” > 地质与城市

一面靠山三面临河壁 印加的天上古城马丘比丘

2008-04-19      来源:世界人文地理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的神秘古城,她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

西班牙人在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对其一无所知,秘鲁独立后一百年间也无人涉足。四百多年的时光,只有翱翔的山鹰一睹过古城的雄姿。

揭秘云中古城

马丘比丘巍然地屹立在安第斯山最难通行的一座山峰上。随着印加王国的灭亡,古城的真名已无人知晓。只因她所在的群山之间有一座名叫马丘比丘,考古学家才这样称呼这座古城。 1911年7月,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厄率领耶鲁大学考察队从库斯科出发,目标是寻找西班牙人征服秘鲁之后印加帝国残部退守的一个秘密要塞。结果,要塞没有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这座荒凉的“空中城市”。

斩除了丛林荒草,揭开了废城上面的“面纱”,一个依然完整的都市出现在人们面前。城市一面靠山,三面临河壁,几乎无路可上。房屋倚山而筑,其中数百幢依然完好,稍作修整便可住人。

构造精确的石头城

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以石头砌成,不用灰浆粘合,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接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公共建筑的墙石,大者重以吨计;墙基直接凿在岩层上。

至今没人明白印加文明能够把重达二十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

界限分明的区域划分

根据大多数考古证据判断,马丘比丘是在印加王帕查库特克(1438~1471年在位)向乌鲁班巴河征战时期建造的。全城面积九万平方米,界限分明地分为农业区和城市区两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上区和下区。

农业区位于东南,占总面积的一半多,建有约一百块梯田,此外还有排水渠、墙壁和其他建筑物。

马丘比丘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城市区的西部(上区)又分为男子区和宗教区。宗教区主要建筑有“因蒂万塔纳”、三窗神庙和宗教仪式区。城市区的东部(下区)也分为两个小区:服务区和妇人区。上区和下区之间有一座巨大的广场--神圣广场。这里地势开阔,放眼望去,古城全貌一览无余。

神秘的拴日石

在古城遗址一个小丘上,有一块硕大的石头,呈长方形,表面打磨平滑,棱角齐整,面向东方。经考古学家考证,是著名的“拴日石”。

印加人自古就是热爱光明,崇拜太阳,他们把太阳看作惟一能给他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幸福和希望的来源。他们虔诚地供奉太阳神,自称是太阳的子孙。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城市建筑在最高的山巅,隐藏在太阳的翅膀底下,目的是为了更接近太阳。他们最惧怕太阳消失,每天当太阳向西落下时,他们总是担心它从此坠入无底的深渊,再也不能爬上来。这个“拴日石”就是他们想把太阳牢牢地拴住,让它永不沉沦的心愿体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