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芳
小精灵:大博士,去年的世界地球日,您给我讲了很多科学知识,我知道了咱们国家人口多、人均矿产资源量少,人均耕地只有1.4亩,我还知道全国一共还有18.31亿亩耕地,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儿,而且矿产资源利用率平均只有30%,有些地方甚至更低等等知识。我特别愿意听您讲,今天是第38个地球日了,我还有许多问题要请教您呢!
大博士:哦,小精灵,一年不见你个子长高了,你今天要问些什么问题呀?
小精灵:大博士叔叔,您给我讲讲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吧。
大博士:好!地球从生成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已经有46亿年了。由地表向地下,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的,越向下温度和压力越高。地壳厚度不一样,平均厚度大约17公里,地壳上层主要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是地壳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形成的。地幔厚度大约2900公里,上地幔主要是橄榄石,下地幔是具有一定塑性的固体物质。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外核是液态的,可流动;内核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中心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比黄金的比重稍小些。地核的温度最高可达5000℃左右,压力最大可达370万个大气压。
在地球形成后的漫长的46亿年里,由于地球内部和外部不断发生运动,形成了一些对人类所用的宝贵的矿产资源。人类学会利用矿产资源冶炼金属的历史也只有3000多年,可就在这短短几千年里,特别是最近200多年里,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开始大规模地采掘矿产资源以满足自身生活迅速增长的物质需要。由于过度使用资源,地球上将近2/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资源消耗的速度非常惊人。地球上的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的,如果再这样快速的消耗下去,资源很快就枯竭。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必须要节约和珍惜矿产资源。
小精灵:您说得太对了,我记住啦!我还要讲给同学们听!
大博士:地球不仅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还包括地表以上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在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参与下,使整个地球生机盎然。但是,如果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不加节制地从地球上获取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那除了自然灾害外,人为破坏带来的灾害,也会把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破坏了,总有一天人类和地球都会受到毁灭性灾难。
小精灵:您说的太好了!博士叔叔,我还有个问题是关于古生物化石的。您说在野外可以随便采集化石吗?可以带出国吗?
大博士:不可以。因为古生物化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活动遗迹。它反映了地球上生物的起源、演化以及地理环境变化的轨迹,是地球历史发展的见证。通过古生物化石研究,可以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进而研究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古生物化石作为地球自然历史留下来的宝贵遗迹,是典型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我国《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严禁古脊椎动物化石及蛋化石、无脊椎动物模式化石、保存完好的古植物化石等国家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出境。凡携带、托运、邮寄出境古生物化石必须获得由国土资源部签发的《古生物化石出境许可证》。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