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语气坚决地说:“现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这话让人听了解气!
温总理的话,很有针对性。奢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身边,和“时尚”画了等号。节约不是光荣,浪费反受追捧,这种败家子的歪风竟然左右了相当一部分人。于是,摆阔、斗富、纵欲被当成“潇洒”;大款、大亨、大腕成为偶像;金钱、豪宅、靓车成为成功的标志。
这种蔓延开来的奢侈之风,说到底,与毫无节制的公款消费有紧密的联系。就在两会上,我们听到政协委员冯培恩慷慨陈词,列举了一系列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证实了种种公款消费的铺张浪费。他说,我国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只约占1/3;我们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上千亿元;公费出国一年耗资数以千亿计。我国1/5的城镇建设存在"政绩工程",楼越盖越高,广场越建越大,马路越修越宽。某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年财政预算不足1亿元,却建起了耗资1000多万元的办公大楼。难怪群众感慨,不是花自己口袋里的钱,不知道心疼呀!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教导我们,要珍惜盘中餐,因为“粒粒皆辛苦”;老一代革命家把浪费视为与贪污一样,“是极大的犯罪”,为什么在今天,奢侈成为一种荣耀?难道我们真的繁荣富足到不在乎败家,真的有资格全民奢侈?
中国正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几十年的改革,成就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创造了财富,但是,大家都非常清楚,这些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常粗放的资源消耗。
中国固然地大物博,但被13亿人口一除,可利用的土地、矿产及其他资源总量都并不丰富,而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整体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资源的严峻形势,应该是很让人触目惊心的。
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我们根本就奢侈不起,即使社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也决不能养败家子。反过来,我们应该比别人更有勒紧裤腰带的恒心、更有“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谋略,更有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追求。正如总理所言,奢侈之风必须坚决制止。(安 安)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