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36个“世界地球日” > 相关新闻

呵护地球家园

2007-11-22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展示着勃勃生机的地球,是迄今我们发现的唯一的生命之星,也是宇宙中以数万亿分之一概率成就的“奇迹”。然而,作为“奇迹”中的“奇迹”——智慧生物人类,我们却在享受地球丰厚馈赠的同时,以凌驾于其他物种的能力和“魄力”,无休无止地索取,改变、损害着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家园。 

朱 瀚

    一、 母亲在哭泣

    频繁发生且日益加剧的自然灾害正彰显着地球的愤怒

    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土地、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大气污染,天空不再明亮;土壤污染,农作物不再安全;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暴雨成灾,沙漠扑向城市和乡村;江河湖泊污染,水生生物遭到重创;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红潮黑潮涌向蓝色的生命之星。垃圾污染、烟尘污染、噪声污染、废水污染、电磁污染、放射污染、光污染、酸雨污染……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正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难道,这就是人类所谓的“文明”和“发展”吗?

    森林是地球之肺,但到上世纪末,全世界仅剩下20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工业革命开始时的1/80。20世纪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已使这一宝贵资源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而目前,这种毫无节制的砍伐仍在加剧。

    引人注目的,还有水污染。据报载,全世界40%的人口得不到清洁卫生的水。2003年,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地球日工作网”公布了世界水现状:淡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但分布极不均匀。地球上所有的水中,只有2.5%是淡水。全球40%的人口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全球80%的疾病和劣质饮用水有关。到2025年,最贫困的国家中有半数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矿业废物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蓄水层遭到累积污染;全球80%的森林遭到破坏,导致世界水储备总量急剧下降;水资源管理不善,已经导致环境退化、自然资源不可恢复性损害,使得边远地区民生更加艰难;水资源浪费,尤其是农业综合企业的水资源浪费,已经明显消耗了全球的水资源。

    水土流失是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据统计,全球目前有65%的土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水蚀、风蚀、盐渍化成为土地退化的三大主因。在欧洲,水蚀面积和风蚀面积分别占土地面积的12%和4%;在北美,土壤侵蚀面积已达9500万公顷;在非洲,土地退化面积已达5亿公顷;在南亚,三大主因引起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4亿、18亿和15亿美元。而在我国,专家认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且以平均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我国每年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土壤损失达50亿吨。

    水土流失直接造成了土地沙化。据统计,全球近1/2的陆地表面和10亿以上的人口受到了沙漠化的影响。在非洲,土地沙漠化威胁着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我国现在的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而且扩张速度从上世纪70年代的每年1560平方公里猛增至90年代后期的3436平方公里。我国现在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受土地沙漠化影响的区域内,有1亿多人口直接受到风沙侵害。此外,我国沙区耕地退化面积1.1亿亩,占沙区耕地面积的40%;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1/3,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扬尘、浮尘和沙尘暴近年来更是频繁发生。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土地沙漠化94%是由人为破坏引起的。

    自从人类发现臭氧洞以来,它差不多每年都在变大变深。2000年,美国太空总署通过卫星发现,地球南极上空臭氧洞的面积是美国陆地面积的 4倍,差不多有2830万平方公里,比1998年观测到的超出100多万平方公里。不幸的是,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北极的上空也开始出现了类似的臭氧问题。科学家警告说:臭氧每减少1%,我们皮肤接触到的紫外线辐射量就要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要增加4%。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爆炸,在人类永无止境的欲望中,在人们日复一日的自私的掠夺和戕害中,地球母亲再也承受不了了!

    近年来频繁发生且日益加剧的自然灾害正彰显着地球的愤怒。当30万多人的生命之花在印度洋海啸的吞噬中瞬间枯萎,当一个个大滑坡成为悬在长江三峡库区人民头上的利剑,当可可西里凶险的流沙紧紧啮咬着巡山队员神经的时候,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地球暴戾的一面——这是绝望的地球母亲在哭泣,在战栗,在呐喊……

    二、 绿色的觉醒

    今天,世界地球日已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共同的纪念日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耳·卡尔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为我们描述了滥用农药会造成没有生命的死寂春天的景象,这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震动。环境问题开始隐隐约约出现在人们的意念之中。

    1968年,正当工业国家陶醉于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来自西方不同国家的约30位企业家和学者聚集在罗马,共同探讨了关系全人类发展前途的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并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罗马俱乐部出版了一份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书中以各种数据和图表有力地证明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使人类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将会继续不断受到自然的报复。可以说,《增长的极限》是地球保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爆发了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保护地球环境运动,这一天被命名为世界地球日。它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地球日也因此成为140多个国家共同的纪念日。

    1972年,《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与维护》出版,它至今仍然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本书。这是当时全世界对环境问题认识最完整的报告,专门为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供背景材料。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为了指导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一致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这是一个觉醒的人类走向理智、节制、持续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宣言。

    1991年6月,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对发展中国家所共有的环境矛盾与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了探讨。

    1997年12月,为了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并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三、从我做起

    人类的未来之路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之中——我们不能舍近求远

    地球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

    在许多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只要今天而不要明天,我们需要人类幸福永远的未来。

    全球1900年的16亿人口与目前的65亿人口究竟意味着什么? 

    钢筋水泥的“森林”,就是人类梦想的家园吗?

    人类会像三叶虫、恐龙、猛犸象等许多动物一样,成为地球历史中飘逝的一页,成为后来者凭吊的对象吗?

    许多人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历史关头,选择了“绿色”与“和谐”:人类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性发展,人类的社会,应该是和谐的社会。

    近几年,每到地球日这一天,我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许多志愿者,都加入到宣传、科普的队伍中,以标本、图片展示和讲解以及光盘资料散发等多姿多彩的形式向普通老百姓讲解地球的奥秘,宣讲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家园。如今,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意识日渐提高,人们认识到:在未来的岁月里,如果全球不积极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如果人类依然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增长,那么人类的人均财富不仅难以大幅度增长,而且还有可能下降。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就人类整体来说,生存还是死亡,需要我们共同一致的决心。人类的未来之路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之中——我们不能舍近求远。保护地球、挽救地球生命、善待我们的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没有别的选择!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为了我们的明天。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制作  国土资源报社、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提供资料

Copyright © 2005年4月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