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35个“世界地球日” > 地质科技服务社会

抢在地灾发生前

2007-11-23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晓 华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山地占了69%。特殊的地形地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随着近几十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过速增长,加之人们大量违反科学规律不合理的经济工程活动,使得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3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将防治地质灾害纳入法制轨道。
  近几年,我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地质环境科研院校运用GPS监测、遥感监测、MAPGIS等大量先进科学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和预报预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3年国土资源部与国家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全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6月1日,国家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正式运行,中央电视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发布当天信息。6月~9月,中央电视台共发布56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109次。去年汛期全国降雨引发危害比较严重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共有264起,其中101起(至少878处)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处于预报预警范围内,预报成功率在38%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一定能够为防灾减灾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