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 迈
水的分布、地层的结构、沉积在土壤中的矿物元素……这些纳入地质学家研究视野的对象,当与农业有机融合到一起时,往往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认为四川省到处都可以种植棉花,地质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却认为,只有四川盆地中偏北的一小块地方适合种植棉花。后来四川省在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时,采纳了地质专家的意见。在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四成的情况下,产量反而翻了一番。目前,一种多元交叉的学问——农业地质,正在我国蓬勃发展。 农业地质的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德国地质学家提出,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又将其与农业生态研究结合到一起。目前,许多国家已逐渐重视研究农业、林作物与地球化学的关系。自80年代中期开始,农业地质科学在我国逐步发展。 农业地质是运用地球化学等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地质环境与农林作物生长的关系,查明有益有害物质的分布范围和富集规律,圈定适宜不同物种农作物生长的生态地质环境,并将地质与发展新型农业和生命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因地制宜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8亿多人姓“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地质无疑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助推剂”。1999年,国土资源部在广东、四川、湖北三省部分地区开展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试点工作。到2003年,国土资源部已与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等17个省(区、市)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调查总面积达到108万平方公里。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