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地球日 > 第35个“世界地球日” > 保护地球

四十亿元消除三峡地灾

2007-11-23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在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490处,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岸线中,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440多公里,需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139公里。此外,移民新城镇迁建及公路等专业设施复建过程中,高切坡和基础超深问题较为突出。
    严重的地质灾害危害着库区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重庆市云阳县规模较大、影响较严重的各类滑坡就有351处,每年频繁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湖北巴东县在移民迁建过程中,新县城建在滑坡体上,多次选址,两建新城。近十年来,全县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4亿元。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不仅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破坏房屋、道路、供水供电管网、桥涵、码头等各类建筑物,毁坏耕地和植被,影响各项工程建设。有的滑坡快速入江造成涌浪,危及附近的船只和村镇,堵塞航道。
    此外,三峡水库干、支流库岸总长达5300多公里,蓄水后若发生水库塌岸,也将引发地质灾害。如果这些地质灾害未得到有效防治,将对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正因为如此,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前,从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两年多的时间内,我国投入了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对影响135米水位的197处滑坡、81处塌岸防护工程以及奉节、巫山、巴东3个县城的高边坡、超深基础进行防治和处理,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监测和预警。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