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发现168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其中能源矿产9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58%,列世界第53位。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久远,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第二矿业大国。我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30%的工农业用水和城乡居民用水来自矿产资源。1999年全国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已达44亿吨,原油产量1.6亿吨,天然气241亿立方米。全国矿业总产值为3573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4%,若加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工业,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矿产资源面临严峻形势
矿产地新发现数量不足,矿产储量减少的矿种增多。我国的矿产资源经过数百年的探寻和开发,地表及浅部矿产资源多已被发现和利用。从整体而言,矿产资源的新发现向地下深部和海域发展,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难度、风险性越来越大,前期投入成本亦越来越高。由于长期以来矿产勘查开发投入不足,我国矿产资源新发现的数量和新探明的储量增长缓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1994年~2000年,45种主要矿产中,保有储量出现负增长的矿种已增至26~27种,连续3年减少的矿种有铁、锰、铬、镍、钨、钼、铌、磷、钾、石棉、隐晶质石墨、萤石、菱镁矿、膨润土,计14种。
从静态保证程度来看,我国已探明的45种主矿产的储量,到2010年严重短缺的将有铬、钴、钼、钾、金刚石5种,矿产资源不能自给的有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石、富锰矿石、钼、镍、金、银、硫、钛、硼等19种,到2020年短缺矿产资源将增至39种,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严峻。我国必须加大矿产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的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尤其对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必须增加战略储备,以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目标
对开发造成的矿山环境破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理。到 2005年底,力争使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15%以上,其中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的土地复垦率达到30%以上,重点煤矿的土地复垦率达到35%以上;矿山企业选洗废水、渗滤酸性废水、矿坑水治理率分别达到 100%、50%、10%;废气治理率达到100%;固体废物治理率达到 20%以上;矿山地质灾害控制在5%以下,治理率达到5%以上。矿山及周围、矿山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重点开发区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宏观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实现全国矿产供需总量平衡;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和矿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矿产资源消耗量,加强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利用资源;对矿产资源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促进矿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