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颁布十周年之际,陕西省延安市副市长薛海涛在《延安日报》上发表题为《加强测绘地理信息 服务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今天是全国《测绘法》宣传日,宣传日活动的主题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颁布10周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关乎国计民生,贴近社会生活,服务各行各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修订颁布了《测绘法》,相继制定颁布了《基础测绘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测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随着大地、重力、海洋、天文等方面测量测绘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国家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航天、科考、军事、外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测绘领域的拓展,高、精、尖项目的实施,更给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近年来,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市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县两级测绘机构实现了职能统一划转,测绘队伍逐步壮大,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基础测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迈入多元化发展轨道,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基础测绘方面,编制出版了各类市级地图和地图集,延安市城区基础测绘控制网建成投用;完成了延安市新区64.5平方公里1∶500航测成图和城区航拍工作;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争取到国家财政补助经费,开展了安塞县及延安市城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延安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与国家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合作共建项目“数字延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即将启动。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扩大了全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规模和内涵,拓展了公共地理信息的储存和应用空间,有效促进了测绘资源整合共享,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搞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搭建了重要平台。虽然我市测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市测绘事业底子薄、起步晚,基础测绘比较薄弱,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地理信息资源储存量不大、应用面比较狭窄,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四次党代会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富民强市;引水兴工、产业转型;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四大战略,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三个翻番”目标,努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这既为全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搞好政策引导,加强协作扶持,努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测绘部门要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不断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支持和更优质的服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测绘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和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督管理。二是坚持把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确保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科学发展、重点建设和群众生活。三是坚持科技兴测,努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更新、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和产业单位科技装备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基础地理信息存储管理与服务机构的装备条件,强化测绘科技创新,提高测绘科技含量。四是强化对基础测绘的资金投入,坚持把基础测绘纳入同级政府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扎实做好基础测绘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五是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系,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机构健全,编制人员到位,上下对应,体系连贯,工作畅通。六是深入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有效参与新区建设、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资源开发、地质环境、红色旅游、公安消防、公共卫生等方面工作,为政府应急抢险、救灾防灾和社会安全提供保障服务。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经天纬地,涉及各个行业和众多领域。要以《测绘法》宣传为契机,加大测绘法制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理解、支持测绘工作,通过凝聚人心,集中智慧,汇集力量,形成推动测绘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