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成全国重要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在世界地质大国中首屈一指。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纯纸质地质资料达35.03万档(1051万件),需要全面数字化,便于更好地保管和共享利用。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快了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地质资料数字资源积累快速增长,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全面实现以纸介质为主向以数字化为主的跨越。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已完成34.7万档(1041万件)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全面数字化,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93号),从制度上保证了新汇交的地质资料全部实现数字化,2002年以来各级馆藏机构已接收数字化地质资料15.19万档(456万件),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二是开展地质钻孔资料数字化,建成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地质钻孔资料是指记录地质钻井中发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文字和图表类地质资料,获取成本高,具有原始性、基础性和唯一性等特点。为实现地质钻孔资料永久、安全保管,提供更直观明了、关联性强、可重复利用的数字化钻孔地质资料服务,国土资源部与2013年组织开展地质钻孔资料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建成包含有90万个钻孔(累计进尺2.4亿米)的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其中包括数字化钻孔柱状图93万张、勘探线刨面图37万张、工程布置图6万张和样品分析结果表144万张。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汇聚了我国重要成矿带、重大经济区、主要城市群、生态脆弱区等区域的重要地质钻孔数字化资料,为更方便、更快捷、更充分利用我国钻孔地质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