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国内宏观经济受季节性因素和结构性调整共同影响,增速放缓,社会融资规模显著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受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和分类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地价环比涨幅收窄,上涨动力有所削弱。
(二)分类调控,市场化主导的管理思路与差别化的区域发展特点、结构调整策略等相叠加,城市地价分化日趋明显。
(三)土地供应结构继续调整,住宅用地占比有所提高,工业、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占比有所下降,这与“保民生”的政策导向一致,科学合理供地对于促进集约节约利用,稳定市场预期,具有积极作用。
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和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在政府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商业、住宅地价上涨态势或将进一步趋稳,工业地价将持续温和上涨;城市间分化态势更为明显,部分城市地价或将止涨回落。
当前,正值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复杂因素叠加影响,对市场中的量价信号、预期变化,既要敏感跟踪又要全面、理性解读、审慎应对,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