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直播 > 2014 > 杨衍忠、陈慧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 直播摘要

邓茂春:来生我还随杨衍忠同志去找矿

2014-08-26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杨老是我的师傅,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医院的病房里。他斜靠在病床上,看见我过来,他向我点了下头。望着师傅干瘦的四肢和苍白的脸色,我很是心疼,师傅,为了那些找矿文稿,您怎么把

  自己折磨成这样?几天后师傅带着600万字没能定稿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我哭了,想起曾经和师傅一起相处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

  师傅是个十分严谨的人,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师傅带我去一个矿区布测点,那时是12月份,天气寒冷,我们一路攀爬来到一个山坳处。他指着一块洼地对我说,“我们把测点打在那里。”“啊,

  那里有水,移偏一点吧。”,我试探地问了一句。师傅转头说:“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还干这一行?”说完,他光着脚就下去了。我赶紧拽着他的手臂说,“师傅,您身体不好,我去我去。”“我没

  事儿,你才刚来,还不太熟练,我教教你。”师傅边走边说。看着他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冰冷的水瞬间浸过他的小腿,我心里非常感动。

  还记得有一年的秋天,师傅安排我们去取化探样品,早上天一亮我们就出发了,我们爬了一天的山,背了一大堆的样品回到驻地,可一清点,我的样品不小心在回来的路上掉了一个。师傅得知后,

  看了我一眼,轻轻的对我说:“走,带上电筒,马上找”,这时有人对师傅说,“现在天快黑了,还是明天去吧。”,可师傅回答,“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儿。”一路上我很是内疚,师傅好像看出了我的

  心事,边走边安慰我说,“这种事我年轻时也有过,以后你一定要小心,这么辛苦把样品采回来不容易。”等到样品找回来时也是半夜三更了,望着他疲惫的身影,我忽然明白什么叫做责任。

  师傅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很爱学习,知识面很广,不仅技术业务能力强,而且熟知人文历史,大家都喜欢叫他杨博士,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房间里总有大堆的书籍和资料,晚上房间的灯总是亮到

  深夜,常常一个人在那里废寝忘食的查资料、看报告、写笔记。他常对我说:“搞技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沉得下心来多学习”。

  师傅还有一个绰号叫活地图,他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有时我跟他上山,他总会指着边上的山头告诉我,那是什么山,有异常,可能有什么矿,以后要怎么做工作。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常常告诫我,干工作一定要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一知半解,为了提高我们物化探找矿水平,常常给我们培训,每次讲课他都会精心准备,为了让我们做好笔记,他总是把

  黑板写得满满的,粉笔字一笔一划,从不简写,生怕我们记不下来。

  师傅是个十分淡泊的人,他常说有了成绩要先考虑别人,出了问题先责备自己。师傅一生做过大量找矿项目,其中获奖项目也不少,尽管他是技术负责,但在申报找矿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在

  后面,还记得有一年,单位有一个3%的加工资指标准备给师傅,可是他认为有个同事工作也很不错,而且生活困难,便多次找领导,硬是把这个指标让了出来,师傅退休后依然在家坚守他挚爱的事业,

  每次去他家,看见他总是坐在床头那张老旧书桌前,低着头,不停的写写画画,忙得很,有时连跟我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有时我劝他,师傅您歇歇吧,可他总是摇摇头,用气喘的声音说,“这些资料

  是我一生的积累,是几代找狂人的心血,我得抓紧时间整理出来,否则死不瞑目啊。”望着他专注的眼神,我真不忍心打扰他。师傅您知道吗,我多想变成您手中的那支笔,为您分担一些辛苦,多想做

  做您的帮手,为您减轻一些劳累。

  师傅就这样静静的走了,我捧着那一叠叠耗尽他毕生心血的手稿,翻着仿佛还留有他余温的笔记,心头一阵阵滚烫。师傅啊,您犹如一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师傅啊,您就是一盏明灯,照

  亮我未来的人生,师傅,如果有来生,我还随您去找矿。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