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甲胎蛋白严重超标,肝占位性病变,生命不足两个月……”这样一份化验结果报告,对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晴天霹雳。但他瞒着家人、同事,仍然若无其事地上班、工作。有人说,他是个好人,一身土气,怎么看都不像个“官”;有人说,为减少办公支出,他“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来”;有人说,他特别“难说话”;也有人说,对待工作,他“一腔热血,像铁人一样”,从不顾及个人健康……
他就是山东省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寻明胜——担任贫困乡领导时,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整山治水,修路架桥,通过发展林果产业帮助群众脱贫,硬是在青石板上建起了山东省最大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人民日报以《把“三个代表”刻在青石板上》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当国土资源局局长不到三年时间,他呕心沥血,勇破“两难”,用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凭操守竖起了国土资源工作的丰碑,用生命书写了对国家、对人民、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无限忠诚。
“无论什么事,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
寻明胜常说:“无论什么事,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走一走,看一看,掌握的信息才更真实、更全面,才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好。”
2009年1月18日,寻明胜调到费县国土资源局任局长。上任之初,面临着两大考验:卫片检查验收和国土资源所收编。
2010年,费县首次被纳入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在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实地开展疑似图斑核查工作,一个图斑一个图斑过,一个地块一个地块查,有时走访干部群众,了解图斑涉及地块的实际情况。那些日子,他一连几天工作到凌晨,分不清是上班还是下班。有一次,为了迎接第二天检查,凌晨1时左右,他步行30多分钟到分管副县长住处研究工作。谈完工作,天已经快亮了。
费县全县拥有8000多家板皮加工厂,点小面广,情况复杂。通过现场图斑核查,该类非法占地现象较严重。如果实施强拆,势必引起十几万外来打工人员的恐慌。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县长鞠成祥告诉记者,在非法建筑物的处理上,寻明胜不是简单地采取强拆,而是首先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他积极与上级沟通,争取政策。同时,带着诚意,为企业出谋划策,改造完善建厂模式,通过政策找路子,把执法现场变成了政策宣传的大课堂。
在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费县顺利通过验收,并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2010年山东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去年5月份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例行督察组对临沂市15个县区的土地利用管理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估和排序中,费县荣获全市第四名。
在2009年矿业权核查工作结束后,费县的采矿权数量从44家压缩到38家。当矿业权出让面临巨大压力时,他创造性地提出在出让合同中约定条款,到期收回采矿权,率先建立了采矿权的退出机制,规范了矿业权管理,促进了廉政建设。为足额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他建议资源补偿费征收与资源消耗挂钩,实行采矿权人申报和年底储量年度报告两项制度,据实征收。由一年仅征收十五六万元变为两项制度施行后的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五六十万元。
为了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决策,寻明胜带领局党组一班人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一方面就“双保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与县里主要领导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对接”,一方面多次向省厅和市局汇报工作,争取用地指标。在整理申报材料最繁忙的日子里,寻明胜和用地科工作人员一起,经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长期奔波来往于市局、省厅递送材料的路上。2009年以来,省政府共批准费县23个批次和2个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3796亩,保障了新时代药业、银光化工、恒联化工、恒联纸业、新桥影视基地、金轮机械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受到企业的赞誉。他提出的“荒滩造地、绿色扩地、科技增地、规划护地”工作法,赢得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4年底,山东省开始推行国土资源集中垂直管理。由于费县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多、情况复杂,收编工作一直久拖未决。寻明胜上任后发现,全县18个乡镇在册职工加起来多达368人,而全县定编只有103人。要减少2/3的人员,难度太大,减谁留谁,放在哪个领导手里,都非常棘手。寻明胜明白,乡镇所收编牵涉几百人的利益,一定要拿出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收编方案,要让大伙信服。当时,寻明胜的妻子也在国土资源所上班,按规定完全符合参加收编考试的条件,但在考试前,寻明胜动员妻子主动放弃考试。妻子想不通:“明胜,俺不求你照顾,只要一个公开竞岗的机会,考不上,俺就认了!”寻明胜说:“你就是靠真本事考上,也会有人不信。”就这样,寻明胜的妻子最终放弃了这份工作。
公生明,廉生威。收编工作结束后,没有进入国土资源局的人也都心服口服,县里没有接到一例投诉上访。
“他说的话,都可以摆在桌面上;他做的事,都可以晒在阳光下”
寻明胜出生在农村,兄弟多,家境不宽裕。1991年,为给父亲治病,寻明胜四处借钱,几乎把乡政府里家境好的同事借了个遍。有一次,实在没地方借了,时任副乡长的他,借走了司机身上仅有的60元钱。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寻明胜崇尚简朴、厉行节约的生活作风。
2009年初,寻明胜被调到县国土资源局时,局里派人帮他搬家。工作人员实在难以相信,这位乡镇“一把手”的家当,除了一包旧衣服,就是几件破旧家具。他一件50元钱的米色夹克,从干乡党委书记时就穿着,在国土资源局干了三年,又穿了三年。同事们有时开玩笑:“你穿这身,站在街上,哪像个局长呀!”
公家的开支,寻明胜更是不舍得多花一分。有人说:“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他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来。”每次下乡检查工作时,只要分管县长带队,他都会编出各种理由蹭领导的车,还美名其曰:既省钱又便于汇报工作。一次,局里几位同志加班到很晚,办公室主任刘敬传在附近饭店定了几盘水饺,由于心疼局长,就点了几份菜。寻明胜到饭店后说:“不是说好光要水饺吗,怎么还有菜?”刘敬传说:“局长,我看您这些天太累了,就自作主张,点了几盘菜,全是青菜。”寻明胜说:“有水饺吃就很好。看看有哪个菜没做,赶快退掉。以后吃饭,不要超标准。”
2011年9月底,寻明胜安排局纪检组长赵文华购买办公物品。赵文华与商店老板再三讲价,把货价降下来几百元,都感觉已到了商家底限。同去的人都说:“就是我私人买这件东西,也没这么讲过价。”电话里向寻明胜汇报,他感觉价格还是偏高,为此还找来自己同学去帮着讲价。后来,价格又降下来200元,他才同意。
寻明胜的“小气”在县里是出了名的。同事孩子结婚送他喜烟,他不抽烟,也不舍得丢掉,就放在办公室里做招待烟。因工作需要科室需要购置一台相机,报告送到局长桌上待批,寻明胜把自己家的相机送到科室应急,一用就是两年。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寻明胜的人生格言和处世哲学,他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谋私利、为朋友办私事,哪怕只是打打擦边球。家里有事,从不动用公车;偶有家庭聚会,就将司机支得远远的。有一次,寻明胜在一家饭店有接待任务,恰巧家人也在那吃饭,司机看到后,打算把十几元饭钱一起结了,他立即发火道:“公家和个人的事必须区分开。”
“能办的事,一口水不喝照办;不能办的事,给座金山也不能办!”这是寻明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所有接触过寻明胜的企业老板、亲戚朋友,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不好说话”。为了不让送礼人进门,寻明胜甚至在过年过节的晚上把家里的灯全都关掉,一家人借室外街灯摸黑吃饭。
一位老干部不信寻明胜就这么廉洁,逢年过节就在他家门口转悠,看看有没有人把礼送进去。连续盯了3年,却从未见寻明胜收下一份礼,他也因此逢人就说:“明胜这样的干部,我信服!”
“他说的话,都可以摆在桌面上;他做的事,都可以晒在阳光下。”
“坚持——坚持——”
担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以来,寻明胜记下了12本工作笔记,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同事们说,他一年干了常人两年多的工作。
长期超负荷忘我工作,寻明胜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之树正在悄然枯萎。2011年9月初,寻明胜反复出现低烧乏力症状,身体越来越消瘦。9月25日,他悄悄驾车到市医院做检查。拿检查结果时,寻明胜冒充病人家属看到了结论:血清甲胎蛋白严重超标,肝占位性病变。医生当面跟他说了病情的严重性:“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这天傍晚,寻明胜跟妻子说,想回村去看看老母亲。
寻明胜的父亲去世早,母亲80岁了,独自在乡下生活。平常他工作繁忙,很少能抽时间回村。母亲理解他,可也总是念叨:“明胜,你怎么就那么忙啊!”以前,寻明胜每次回村,老远就下车步行回家,遇见村里的老人,躬身向前打招呼,嘘寒问暖。可这一次,他感觉步子那么沉、那么重,从村头到自己家的老屋,短短几百米,却仿佛迢迢万里。
那晚,离开母亲回城时,他一步三回头:“娘,我走了……”谁又知道,这一走却可能就是母子俩的生死诀别。回到家,寻明胜藏起化验单,第二天仍若无其事地上班去了。后来,妻子在整理衣服时,发现了化验单。虽然看不懂上面的内容,但对各种超标的数字,她还是心存疑虑,就让儿子把化验单拍下,传给在医院工作的弟妹。弟妹告诉她,必须赶快做进一步检查。
妻子为这事整整纠结了两天:怎么开这个口呢?怎么告诉他病情才合适?
而此时的寻明胜,已明显消瘦,眼睛都陷了下去,身体瘦弱得好像一根灯草芯,走路都不太稳了。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心如刀绞:“明胜,近来你身体瘦得厉害,明天哪也不去了,我和孩子陪你到济南去查查!”寻明胜不肯:“这个病好不了,还要花很多钱!”妻子哭着哀求他:“明胜,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试一试!我一辈子啥都听你的,这次,你就依我一回吧!”
即便如此,9月28日,寻明胜还带着工作人员到国土资源所检查工作。后来随行人员回忆,那天他“那一连串的咳嗽,那强打精神的情形”,让人担心!9月29日下午,寻明胜又带领全局离退休干部及科室中层以上干部50余人查看“两河”治理改造现场,参观祊河国际影视城、费县中华奇石城等重点项目。直到晚上8点,才以探亲为由,与家人匆匆踏上去济南复查的路。
复查很快就确诊了:肝癌晚期,已经不能手术,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当家人拿着以前的化验单找医生询问时,医生指责道:“病情早就查出来了,为什么现在才来治疗?太晚了!”10月3日,在县领导的劝说下,寻明胜住进了省肿瘤医院。
局里同事去看望他,他还是挂念着工作,挤出笑容,问土地增减挂钩情况,问山丘区勘查找水工作,问“两河”改造……听着介绍,寻明胜时而在手掌上写着什么,仿佛在做笔记。后来,儿子发现他一再写的是“坚持——坚持——”
“骨头缝里的肉香,石夹缝里的土肥”
其实,寻明胜的“坚持”,打从医院化验结果出来后就开始了。
正是中秋之际,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芍药山乡一派丰收景象: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累累硕果缀满枝头。那几天,有芍药乡老乡远远看到,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时常有一辆黑色的轿车,走走停停,并不时有个中年人下车来,伫立路边,深情眺望……
那个中年人,就是寻明胜。他在挥泪向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诀别。“在他穿了十年的夹克兜里,还藏着那份化验单。”司机张春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眼含热泪。
2002~2008年,寻明胜先后担任芍药山乡乡长、党委书记,一干就是7年。
“远看青山羊,近看是石廊,仔细一看石头缝里还有几根地瓜秧”,形象反映了芍药山乡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位领导戏称该乡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面对全县条件最差、经济最弱、农民最穷、地方最偏的青石山区,有人说:“就算把寻明胜榨干汁,芍药山乡也难有起色。”寻明胜不信这个邪,他倔强地回敬:“骨头缝里的肉香,石夹缝里的土肥!”
上任后,寻明胜几乎翻越了芍药山乡境内198座山头;足迹踏遍了所有的村落,磨破了两双胶鞋,四处寻觅致富妙囊。在调查了解乡情民意的基础上,迅速确立了因地制宜发展“核桃观光旅游”项目的思路。他在乡党委会提出了“以大力发展果业为主,多项经济发展为辅”创建全乡万亩核桃园、打造”中国核桃之乡“的目标。
没想到,乡里投资采购的优质核桃树苗,白天刚发动村民栽上,夜里便被人悄悄拔掉。寻明胜带着乡干部到田间地头,苦口婆心地讲解、说服。村民夜里拔,他们白天栽,栽了拔,拔了再栽……终于让村民接受了他的“核桃梦”。为解决核桃成果周期长的难题,寻明胜跑山西、上新疆,不远万里请来专家,探索核桃嫁接新技术。他率领乡干部边实施嫁接边开展培训,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从过去的近2万亩扩展到6万亩,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被授予“全国优质核桃生产龙头乡镇”等荣誉称号。
如今,全乡已成功打造了十几个核桃生态专业村,年产核桃150万公斤,亩均收入可达四五千元,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核桃生产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由他带领群众精心打造的“农家乐”也已成为芍药山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乡统计站站长朱成全告诉记者,寻明胜在芍药山乡工作期间创造了众多的奇迹——
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硬化道路67公里,修建大小桥涵43座,让全县最穷的乡最早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当地的速生杨加工板皮,从最初的20家企业发展到200多家,税收由20多万元增加到4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60元提升到3600多元。国民生产总值由4480万元增加到1.28亿元,彻底摘掉了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全县倒数第一的落后帽子。
记者在马庄镇(原芍药山乡)采访时,从镇长到所长,从村支书到村民,无不为“好人”寻明胜的所做所言感动——
修路工地上,他跟群众一起铺石栽树,经常忙得喝不上水、吃不上饭,有一次诱发低血糖晕到在工地上,醒来后他抓一把花生米吃几口又接着干。水库出现险情,他吃住在大堤上,一身泥水,白天扛沙袋,夜间忙巡查,一待就是七八天,直至险情排除。
核桃峪村支部书记陈庆亮感慨地说:“他是个好人,一身泥一身土,跟农民在工地上扑腾,怎么看都不像个‘官’。跟着这样的好干部,俺们心里踏实,有盼头。”
精神之光烛照天地间
2011年11月8日,寻明胜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肝区剧烈疼痛,医生只好给他打吗啡止疼。弥留之际,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说出最后两个字:“感恩……”
11月10日,费县基层国土人迎来了日夜期盼的一件大事。在寻明胜的努力下,各乡镇国土所终于配备上了崭新的执法车。11点半,薛庄国土所职工身着标致性的服装,忙着给新配的执法车挂牌、拴红绸带。有人提议把车开到医院,让寻局亲眼看看他为国土所配备的执法车。不料噩耗传来,年仅48岁的寻明胜永远离开了他为之付出生命的国土事业。
大家泪如雨下,不约而同地解下新车上的红绸带,一起鸣笛,为他们的好局长送行……
遗体告别那天,尽管寒风凛冽,千余名干部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寻明胜最后一程。殡仪馆内,挽幛如云,花圈似海!
入土之日,20辆全新的执法车浩浩荡荡,载着寻明胜未了的心愿,由县城缓缓驶往他的家乡石灰埠村公墓。车队穿越石灰埠村时,人们发现,广场边的大理石功德碑上赫然镌刻着寻明胜的名字,这是他为家乡路桥修缮捐款留下的印证……
好人寻明胜的精神之光将永远烛照天地间!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