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直播 > 2011 >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成果新闻发布会 > 背景资料

探索探采结合新机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试点的启示

2006-01-19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探索探采结合新机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试点的启示

 

一项特别的找矿计划引发了人们对我国危机矿山深部、外围找矿前景的关注:近日召开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试点项目工作汇报会传出信息,9个试点矿山的找矿工作均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进展。

我国大部分非油气矿山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在多数已进入开采的中晚期,一些重要矿山面临接替资源不足的问题。2004年9月,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决定在有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开展找矿工作,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这是国家组织开展的带有政策扶持性的商业性地质工作。国土资源部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了湖北大冶铁矿、辽宁阜新八道壕煤矿、云南个旧老厂东铜锡矿、湖南瑶岗仙钨矿等9家典型矿山作为试点。目前,试点的找矿工作已进行了一年多。

9个试点项目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2005年12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专家来到中国最古老的铁矿山之一——湖北大冶铁矿。仔细察看了岩心箱里灰白色、褐色的岩心之后,专家们断言,在大冶铁矿深部,新的矿体已被找到。目前,他们共打钻22个钻孔,其中两个钻孔分别在地面790米、510米以下见到26.65米和10.1米的磁铁矿。据初步估算,可新增铁矿石资源量767万吨,实现了深部找矿的初步突破。

老矿山找矿突破,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大冶铁矿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始建于1890年,建国后作为武钢的铁矿石生产基地被重建,1958年投产,最高年开采矿石505万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冶铁矿矿石储量逐年减少,产量下降,目前年产铁矿石100多万吨,接续资源面临危机。深部找矿的突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开展危机矿山找矿试点的其他矿山,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八道壕煤矿共钻孔9个,4个钻到可采煤层。云南老厂东铜锡矿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已探明铜资源储量8.4万吨。9个试点项目,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著名矿床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在了解到有关情况后高兴地说,危机矿山试点工作是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部分试点危机矿山显示出了资源潜力。武钢公司副总经理李富山说,武钢目前铁矿石自给率不到20%,怎样应对国际市场上铁矿石价格高涨?一靠压落后产能,二靠在国内外寻求资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对武钢来说非常重要。大冶铁矿率先有所发现,给武钢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胡立山说,过去,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地下500米以下找矿较少,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的进展,增加了人们找矿的信心。

“攻深找盲”需要新思维、新实践

当代矿产勘查有两种重要的勘查思路:就矿找矿和按成矿区带找矿。就矿找矿是不可忽视的,国外的矿业实践表明,已开发矿山深部和外围是发现新矿床、扩大资源储量的重要途径。老矿山具有地质现象揭露清楚、地质资料丰富的特点。而我国大中型矿山保有储量不足问题较为严重,寻找接替资源迫在眉睫。据国土资源部对我国18个矿种、565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的调查,其中192座有潜力,所以以就矿找矿为特征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是切合实际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有很大难度。这一点,无论是危机找矿工作具体的实施者还是组织者,都有清醒的认识。

大冶铁矿的技术负责人在谈到危机找矿试点工作时说,大冶铁矿是老矿山,矿区地表各种建筑物、井巷、机械设备等都对磁测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干扰;矿区深部成矿地质条件复杂,以往只局限在地下600米标高以上,对更大深度的接触体形态及含矿性研究不够,对矿体赋存位置难以准确定位。尽管2005年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找矿成果,但矿区深部找矿还没有根本性突破。

全国危机矿山项目管理办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叶天竺说,危机矿山找矿不同于以往的地质工作,它有很大难度,第一是找矿难度大。在老矿区“攻深找盲”要冒的地质勘查风险大,找矿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受到的干扰大。第二是技术管理难。参加这项工作的地勘队伍来源多元化,其技术方法、工作习惯也很多元化,再加上危机矿山找矿时间只有两年,见到矿就继续干,见不到矿,就宣告工作画上句号。而多年来我国的地质工作习惯于从面中求点,不大会点中求面、攻深找盲。第三,协调关系难。矿山企业希望获得资源,地勘单位希望多获得劳务费,地方政府则有两种打算,一是获得资源,二是希望通过矿权出让获得利益。

矿产勘查是一项具有风险的事业。就找矿成功率而言,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低。这是矿产勘查工作本身的特点,也是工作难做的一个方面。国土资源部在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以来,对这项工作的难度已经有所准备,围绕潜力评价、接替资源勘查、找矿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等任务部署工作,以降低其风险。在项目立项论证时,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到现场调查,多次调整工作思路。根据技术的难度,探索出分类组织实施的办法。对地质依据充分的一些危机矿山,直接部署勘查项目。对地质依据充分、但勘查设计部署依据不充分的项目,则作为矿产预测项目,同时,对一些地质依据比较充分、但物探资料解译不太清楚的项目,部署安排新技术新方法项目,组织国内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去攻克难关,确定是否有勘查的必要。

地质找矿,从本质上说是人与自然的搏斗。难度就是挑战,需要用新的思维与实践去跨越它。不畏艰险,攻克了难关,就会迎接到地质找矿壮丽的黎明!

矿山企业、地勘单位需要相互学习

探采分离是我国地勘业、矿业的体制性弊端,受此影响,矿山企业不找矿。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是一项以矿山企业为主体、推进勘查与开采结合的地质工作,是体制转换时期国家启动的商业性地质工作。9个试点的实践,初步显示了探采结合的迹象,矿山企业表现出了主动找矿、学会找矿的积极性。

这些积极的变化首先表现在投入机制上。大冶铁矿、阜新八道壕煤矿、个旧老厂东铜锡矿等在国家财政投入的引导下,匹配了高于国家投入约1~3倍的资金用于找矿。大冶铁矿接替资源勘查,目前中央财政投入560万元,大冶铁矿提供1072万元;个旧老厂东铜锡矿接替资源勘查,目前中央财政投入320万元,云锡公司已投入949万元;阜新八道壕煤矿接替资源勘查,目前中央财政投入470万元,矿山企业及协作单位投入527万元。矿山企业显示了强烈的找矿欲望。

危机找矿体现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找矿突破的尝试。如试点过程中建立了监审专家制度,在立项论证、设计审查时依靠专家,发挥其专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邀请专家监督工作质量、进度,指导找矿,发挥了其积极作用。地质找矿不是匠人的技能,而是需要付出艰辛探索的科学劳动,应该也必须发挥专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谋求找矿突破的空间是宽广的,需要有效组织,切实推进。

危机矿山找矿对矿山企业、地勘单位而言,无疑是一次相互学习、相互适应的过程。我国50多年的探采分离体制使得矿山企业、地勘队伍形成了各自的工作方法和习惯。推进探采结合也是一个建立和执行统一的地质规范、技术规程的过程。试点工作中也反映出目前工作的不足,如综合研究不够、地质编录过于简单、采样不规范等。这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行业管理的大课题。不从最原始的质量环节抓起,就无法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记者 丁全利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