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直播 > 2011 >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新闻通气会
全部文字
自动刷新 间隔:     手动刷新

文字

  • [矿产开发管理司副司长薄志平]关于开发秩序,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28号文件,这个通知发布以后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矿产资源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从2009年开始转入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专项行动,这个部署里面,2009年的部署是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进行部署的,通过整合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全国的矿业权数量减少了2.6万个,减少了44%,参与整合的矿区1528个矿区基本完成了整合任务,参与整合的矿业权由8809个减少到3885个。通过这个整合,矿业开发的结构得到了调整,资源合理化利用水平得到了提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这个礼拜二我们部里对整合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扬,下一步的工作是阶段性专项行动告一段落,整合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的阶段。常态化管理就是通过全面实施矿业权制度的方案,达到从源头上解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2011-11-03 11:03)

  •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1-11-03 10:59)

  •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两年通过整合还有一系列工作,咱们矿业秩序怎么样?另外对于加大环境矿山治理恢复,今后还有没有具体的设想和做法?(2011-11-03 10:59)

  • [会议现场]各位记者踊跃提问,相关领导就记者提问进行认真回答。(2011-11-03 10:58)

  • [会议现场]记者正在踊跃提问,相关领导就记者提问认真回答。(2011-11-03 10:58)

  • [矿产开发管理司副司长薄志平]开发司是负责矿业权管理的职能司局,稀土、钨、锑是国家优势矿产,实行有计划的开采,这几年国土资源部在保护性开采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2007年以来把稀土和钨探矿权、采矿权全部上收到国土资源部,从2009年起暂停对稀土实施颁发新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许可证,并发布了保护性特定矿种的开采办法,是实行开采统一规划、总量控制和综合利用的政策,然后在2010年开展稀土整治的专项行动,主要是整顿勘查开采的秩序,建立稀土联动的机制,今年在南方五省15个市中重稀土联动的基础上,又对内蒙古包头市,山东济宁市,以及四川凉山州开采稀土三省三市的联动机制,这个联动机制的目标还是要持续的打击稀土开发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勘查开采的秩序,推进稀土的开发整合,完善稀土资源开发监督管理,探索稀土的储备制度,进而探索建立稀土交易中心,这是我们的目标。建立了几项制度,勘查开采准入的条件,采矿权标识制度、以及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制度、采矿权联盟等等,这些是去年以来开展对稀土等优势矿产开采采取的一些措施。
    这几年连续对钨、锑、稀土下达总量开采的指标,今年下达的稀土开采总量指标是9.3万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没有超指标开采的行为,开采执行总体还是向好,至今还没有发现严重超指标生产的行为。(2011-11-03 10:39)

  •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今天是个很好的采访机会,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2011-11-03 10:32)

  • [记者]新闻稿里提到我国优势矿产资源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稀土,报告上的数据是2009年的,请问最新的数据是什么?(2011-11-03 10:27)

  •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谢谢张总的介绍,下面请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韩海青补充相关内容。(2011-11-03 10:25)

  •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第一,强化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力度,为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信息支撑。更新大批基础地质图件,1:5万区域地质调查、航磁调查分别覆盖陆域面积的23%和39%,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质资料的需求。通过1999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新发现了大批矿产地,铁、铜、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实现找矿重大突破,逐步形成藏中千万吨级铜矿、新疆罗布泊亿吨级钾盐矿和阿吾拉勒十亿吨级铁矿等一批新的资源接续基地。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等专项调查工作,为掌握资源状况、制定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奠定了扎实基础。基本完成煤、铀、铁、铜、铝、铅、锌、钨、锑、稀土、金、钾、磷等13类重要矿产的潜力评价。我国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率平均为36%,其中,铁、铝土矿查明率分别为27%和19%,待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巨大。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表明,中国石油地质探明率为26%,勘探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探明率为15%,勘探处于早期阶段。
    第二,加大矿产勘查投入,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明显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3708亿元,新发现矿产地2839处,多数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新的增长。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和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勘查取得明显成效。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铝、铅、锌和金等重要矿产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发现或评价塔河和华庆等7个亿吨级油田,苏里格和塔中I号等10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大井-将军庙矿区等3个百亿吨级煤田,辽宁本溪大台沟等2个十亿吨级铁矿和西藏驱龙等2个千万吨级铜矿。危机矿山专项的实施,使得230个矿山平均延长开采年限15年,稳定矿山职工60万余人,一大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中央地勘基金发挥政策调控和降低风险的作用,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衔接。
    从2006年到2010年,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由27.6亿吨增至31.7亿吨,增长14.9%;天然气由3.0万亿立方米增至3.8万亿立方米,增长25.9%。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由1.16万亿吨增至1.34万亿吨,增长15.6%;铁矿由607亿吨增至727亿吨,增长19.7%;铜矿由7048万吨增至8041万吨,增长14.1%。
    第三,国内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重要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矿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煤炭、钢、十种有色金属、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自2006年到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从25.3亿吨增至32.4亿吨,增长28%;原油从1.85亿吨增至2.03亿吨,增长10%;天然气从586亿立方米增至968亿立方米,增长65%;铁矿石从5.9亿吨增至10.7亿吨,增长82%;粗钢从4.2亿吨增至6.3亿吨,增长50%;十种有色金属从1917万吨增至3093万吨,增长61%。中国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我国稀土以占世界36%的储量支撑了全球97%的产量,锑以占世界38%的储量支撑了全球88%的产量,钨以占世界60%的储量支撑了全球81%的产量。
    2004年以来,受矿产资源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重要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石油和黄金价格大幅攀升,铁、铜、铝、铅、锌、镍等重要矿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矿产品价格一度大幅回落,但在短期内迅速回弹至高位,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进一步加大。
    第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有效维护矿产勘查开发秩序。颁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和《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等重要规划。通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登记统计、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等管理工作,进一步摸清矿产资源储量家底。实行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开发整合,加强保护性矿种开采管理,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管理监督水平,维持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不断规范矿业权管理,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转让制度,推进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强化准入制度,建立退出机制,严格转让和变更管理,逐步规范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工作。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断深化。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法》修改步伐,不断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税费改革,探索并实践“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
    第五,积极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建立绿色矿山标准体系,鼓励矿山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矿区和谐等社会责任。引导促进矿山企业签订《绿色矿山公约》,遴选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37家。31个省(区、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促进矿山企业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义务和责任。颁布实施《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15)》。国家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治理恢复矿山土地面积约49.6万公顷,治理矿山地质灾害5195处,治理已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2527处,有效缓解了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第六,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支撑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十一五”期间,建立了中国成矿体系和成矿模型,提出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造山带深部构造演化和岩性油气藏等一系列地学理论,为矿产勘查评价提供重要指导;发展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等找矿理论与方法,在找矿工作中得到实践检验。在地质科技领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制定了98个国家标准和10余项行业标准。
    第七,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地质矿产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矿业互利共赢,以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等国际交流窗口为重要平台,对外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研究不断深化。外商来华投资勘查开采活动日趋活跃,越来越多中国矿业企业到境外开展国际矿业合作。
    以上是《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的要点,谢谢大家!(2011-11-03 10:23)

  •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韩海青]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会议,刚才张总已经全面介绍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编制的主要背景和内容,我想再补充两点,按照部要求,由部信息中心和部有关司局以及相关的单位共同组织编制完成这份报告,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今天这个时间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因为本周日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即将在天津召开,我们选择这个时机发布这个报告,目的也是为这个大会提供更多的有关中国矿产资源权威数据和管理的相关信息,也向大会提供更多的资讯,国际矿业大会期间我们将免费发放一部分矿产资源报告,今天我们记者们拿到的还是第一批。
    第二点,因为《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是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第一份公开权威报告,编制内容、体系和架构方面还都在探索之中,以后每年都要编制发布,我们力求不断地提供更多有关矿产资源方面的公共信息和权威数据,以不断地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对矿产资源方面数据的信息需要,我们也希望各方面能够给《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更多关注。谢谢!(2011-11-03 10:21)

  •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欢迎各位参加《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人类生活的物质从终极来源讲90%以上来自于地下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物质,也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为宝贵,也最为敏感的物质。今天我们要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是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第一份全面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开发、市场等综合信息的报告。目的是进一步体现政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首份《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全面反映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矿产资源的综合信息,主要包括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主要矿产储量状况,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矿产品市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要点、地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等内容,下面我简要地向各位通报《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的要点。(2011-11-03 10:13)

  •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参加《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为了便于社会各界掌握矿产资源基本国情和政策规定,更好地关心支持管好用好矿产资源,不断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写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这也是我们部为了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是国土资源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全面反映矿产资源综合信息的一份报告,今年是第一次编写,主要回顾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的矿产资源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通气会的有:请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同志,也是《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编委会副主任、主编,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副主编韩海青,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矿产开发管理司副司长薄志平,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地质环境司巡视员柳源和规划司及调控和监测司的相关处长,下面首先请张洪涛总工程师通报《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的有关情况。(2011-11-03 10:08)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