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直播 > 2009 >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总结表扬暨进一步推进整合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 背景资料

建立新秩序——湖南整顿规范矿产开发秩序采访记(下)

2008-10-23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7月下旬的一天,记者一行到达湖南郴州东南部苏仙区的柿竹园矿区。穿行在恢宏磅礴的南岭山,不时见到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而弯曲侧伏的竹子。在狭窄的矿区公路上,一辆辆运矿车驶过。在古代,郴州对中原而言是个遥远的地方,民间流传一句话:“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极言其地理位置的偏远和气候环境的恶劣。而现代地质学使人们以新的目光审视它的价值:那横亘在南部中国数省的南岭山脉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藏,而位于南岭北麓的郴州则有“有色金属之乡”、“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的美称,全市已探明矿产112种,探明储量矿产50种。其中,钨、铋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为全国第二、第四,微晶石墨储量占全国储量70%,萤石储量占全国40%、全省80%。这里采矿历史悠久,老百姓识矿能力强,讲脉线,估品位,据说比专家都强。

然而,在这个有着悠久采矿历史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郴州矿产开发秩序一度混乱,存在掠夺式开采、污染破坏环境、官矿勾结等问题。

记者来到著名的有色金属矿山柿竹园野鸡尾矿区。远处青山叠翠,云气笼罩;在半山腰,仍可看到被炸毁、清理的采矿硐口,在绿色山野间呈现出一片褐黄色。

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涌明介绍说,野鸡尾矿区是柿竹园公司的一个工区,2005年前,往往存在“有水快流”思想,矿业开发秩序混乱,非法开采普遍,有非法采矿点30多个。柿竹园矿区共有非法矿点280多个,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这个公司与当地政府共同开展了5次大整顿。公司投入上千万元,与区政府组建了联合执法队,对矿区35平方公里开展24小时巡逻检查,对个别地区反弹情况进行多次整治。整体上说,现在开发秩序有了好转,目前这里没有非法矿点了。群众的法制观念也增强了,过去是成群结队与政府对抗,现在这样的场面不存在了。

郴州市政府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对矿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治官、控矿、扫黑、整顿、整合为工作方针,在矿业领域进行正本清源。

2006年6月,郴州市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推进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正本清源。

查处官矿勾结、涉矿渎职犯罪案件20件28人;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入股办矿清查活动,清理矿山股金总额30.7亿元,清理人员97740人,立案查处违纪入股办矿案件38件;查处官矿勾结等涉矿违法违纪案件22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9人、行政处分114人,2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严厉打击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黑恶势力、因矿权股权纠纷以及向非法矿山供电、供火工产品等引发的矿区治安和刑事犯罪活动。捣毁矿区黑恶势力团伙23个,查处矿山涉爆刑事案件70件,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09人,其中逮捕36人,治安拘留27人。

持续开展治理整顿。取缔违法开采矿点2201个(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111个,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等违法势头得到全面遏制。新田岭、瑶岗仙、香花岭三十六湾、玛瑙山、柿竹园、鲁塘等一批开发秩序混乱的热点矿区,通过治乱,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对湖南矿产开发秩序的变化,2000年进入郴州从事锡资源开发的云锡郴州矿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昆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外来投资者,这几年,亲眼目睹了郴州矿业开发的变化,确实感受到郴州市矿业秩序正处在由乱到治、由无序到有序、由资源浪费到资源集约开发综合利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相信郴州的矿业会有本质的提高!”

事实上,不仅在郴州,在21万平方公里的潇湘大地上,湖南省对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整顿,显示了政府维护良好矿业发展环境的坚强决心。

集中整治重点矿区。整顿规范工作开展以来,湖南全省开展集中整治行动1198次,关闭非法开采矿山(点)3935个,关闭非法选矿厂200个。对瑶岗仙矿区、娄底锡矿山矿区和株洲湘赣边界铁多金属矿区等59个重点整治矿区实施了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

张家界市镍钼矿区,曾出现过上百个非法矿点。2007年10月,张家界市从相关部门抽调1300余人开展强力整治,取缔了所有非法矿硐。为巩固整治成果,该市成立了护矿队,24小时驻守矿区,并安排武警定期巡逻。

邵阳市界牌矿区位于湖南与广西的交界处,海拔1000多米,非法采矿一度非常猖獗。2007年8月,邵阳市出动机关干部、公安干警近千人,对界牌矿集中整治,彻底摧毁了非法矿硐和设施设备,非法采矿活动被彻底取缔。

专项治理超深越界。过去,湖南省相当一部分矿山曾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深越界采矿行为,既扰乱了矿业秩序,又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007年7月,湖南省开展了超深越界专项整治行动,省政府下发了《湖南省超深越界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方案》,以煤炭、石墨、铅、锌、钨、锡为重点矿种,以国有或国有控股大矿周边为重点整治对象,全面治理超深越界采矿行为。各市县安排专项资金,聘请专业测量队伍,对境内矿山进行实地测量,发现超深越界开采的,彻底取缔到位。专项治理期间,全省共立案查处超深越界行为501起。

着力查办突出问题。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挂牌督办、领导交办、公开查办、限期整改等方式。对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负有直接责任的市县主要领导,由省政府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于整治不彻底、反弹严重的市县,暂停其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事项;对于拒不停止违法行为、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

据统计,自整顿规范工作开展以来,湖南全省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3621起,结案3550起,结案率达94%。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为了推进整规工作,湖南省政府明确地方各级政府是矿产资源整规工作的责任主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整规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层层签订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目标管理责任状。

谈及矿产开发秩序整顿,湖南省省长周强说:“整顿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如果矿产开发秩序混乱,对资源就是很大浪费。只有集中开发、整合资源,才能有效利用资源,做到资源节约、资源充分利用。”

回顾近年来湖南矿产开发秩序整顿工作,湖南省副省长徐宪平说,湖南矿山多、散、小、差,矿业秩序混乱一度严重。这几年湖南省整顿规范矿业秩序打了三大战役:治乱,打了突击战,我们下了大力气;治散是攻坚战,刚刚起步;治本是持久战,突出构建长效机制。但机制的构建是初步的,还要下大力气,任重道远。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三新介绍,为了经济社会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矿业发展环境,近年来湖南矿政管理部门在治乱、治散的同时,从矿产资源管理机制上作出积极探索: 一是探索宏观调控机制。为了从源头上调控矿业权投放总量、结构和时序,掌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强度,湖南省编制重点矿区专项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可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规定。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矿业权,一律不予审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矿业开发现状和市场供需形势,实行矿业权出让计划管理。每年年初由各市州上报年度出让计划,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二是完善市场配置机制。近年来,湖南相继出台了《湖南省矿业权招标拍卖管理实施办法》、《湖南省矿业权转让管理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权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矿业权市场建设得到有力推进。自2005年以来,全省共有偿处置采矿权6360个,占持证矿山的94%。三是理顺利益分配机制。2007年,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暂行办法》,调整矿业权收益分配比例,省市县矿业权收益按照3∶2∶5比例分成,收益更多地向基层政府倾斜。为了维护被关闭持证矿山的合法权益,将原收取的采矿权价款和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予以返还,同时,还要求保留矿山对关闭矿山予以适当补偿。为了化解矿山企业与矿区群众的矛盾,在矿业权的出让合同中明确要求,矿业权人必须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矿区群众生产生活补偿。此外,在监管机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补偿机制上也作了积极探索。

整顿规范工作在湖南已显现出成效,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强劲需求,矿产资源管理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触及、解决,比如资源开发中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如何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等。

整顿规范工作的成效必将进一步显现,为潇湘大地打造出矿产开发新秩序,带来盎然的生机和活力!(记者 丁全利  本报通讯员  王本礼)
链接:重构发展基础——湖南整顿规范矿产开发秩序采访记(上) [ 10-21 ]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