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15:00-16:00,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图为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作重要讲话。(曹继东 摄)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
一、2008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是地质灾害灾情严重的一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2758起,造成722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77.34亿元。去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一是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为触发地质灾害新的因素,在冰雪覆盖及其融化、渗透等作用下,导致了大量地质灾害发生。二是强降雨、台风和热带风暴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11月份广西、云南等地出现强降雨天气。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时间早、次数多,4月份就开始有台风登陆,全年共有10多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沿海地区,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三是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极其严重。108个灾区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12900多处。四是三峡库区实验性蓄水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共发生113处滑坡、崩塌灾情和险情,其中79处为旧滑坡复活。
2008年,是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全国共成功预报314起,避免人员伤亡2070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84亿元。地震过后,灾区虽然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但未造成重大的人员群死群伤。四川省7-9月,因地质灾害共死亡失踪63人,比2007年同期的90人减少了1/3。三峡库区450处已经完成的治理工程没有发生变形和破坏,新发生和复活的隐患点都得到了治理和监测,为保障三峡库区高水位蓄水、航道交通运输和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部党组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各地各有关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取得的效果。
总结去年的工作:
一是超前谋划,全面部署。部从3月初开始既部署防灾工作,全年共6次召开视频或电视电话会议,对防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5月派出工作组检查指导各地汛期防灾工作。各地也都进行了精心部署,并按部和省(区、市)的要求,组织了监督检查工作。
二是努力创新,完善机制。部进一步完善了汛期地质的灾害灾情日报、视频会商、重大气象信息应急反应等制度。遇有重大气象情况时,立即通过下发紧急通知、召开视频会议等形式部署工作。遇有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时,通过应急远程会商系统进行应急指导、处置工作。福建、广东、湖北、云南、陕西等地制定了成功预报奖励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反应,快速应对。2008年,部共派出53个专家工作组,指导地方抢险救灾。各省(区、市)也先后建立了汛期应急专家队伍,省级全年应急专家组共出动881次。这在指导和帮助地方在险情判断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部《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为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提高防范工作整体效能,部在6月20日召开了全国防范地质灾害电视电话会议,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个相关部委参加,全国共有4.2万多人参加了会议,是地质灾害防治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加部门和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联合中国气象局制作气象预报预警产品202份,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相关网站上发布,与铁道部就铁路沿线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提出要求,安排工作,及时向三峡库区的海事和航运部门通报信息、加强对滑坡下滑入江可能造成涌浪灾害的预报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08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了156米蓄水以来滑坡、塌岸的调查,全面查清了库区新产生的滑坡、塌岸发育等情况,查明了涉及175米蓄水的不稳定岸坡的有关情况。对三期非应急治理工程中涉水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为提前实现高水位蓄水提供了保障。着力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监测预警工作,先后对湖北省秭归县卧沙溪、兴山县甘家坡和重庆市云阳县凉水井、忠县核桃坝等地的地质灾害险情进行了应急处置。
特别要指出的是,汶川地震发生后,部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绍史部长的领导下,迅速部署落实中央抗震救灾决策、支持服务部委和地方政府以及主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等工作。四川、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和地勘部门迅速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刻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他地区国土资源系统的干部专家职工,在部的统一号召部署下,热烈响应、纷纷请战,派出专业技术队伍到地震灾区现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通过交纳特殊党费、捐钱捐物等多种方式支持抗震救灾。前方同志不惧生命危险,勇挑重担,后方同志不怕疲劳,通宵达旦工作,各地区、各单位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向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的干部专家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也希望各地在纪念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一周年时,认真总结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和做好救灾重建服务、实施地灾排查防治等经验,在今年和今后长期的地灾防治工作中作出新贡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