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作为一项打基础、立长远的社会公益事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在2008年步入关键年头。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诸多困扰,然而披荆斩棘、奋力攻坚……亮点频仍。回首刚刚走过的一年,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一次次突破、一场场攻坚,见证着中国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夯实根基的来之不易。
攻坚克难 确保进度
关键词:进度
事件回放:2008年10月28日,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通报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展情况。
2008年以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有数字为证:“全国调查底图生产任务已完成92.5%,已下发地方88%,基本保证了地方全面开展外业调查的需要。1462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土地的外业调查,完成调查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187个县完成了基本农田上图工作;531个县开展了内业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完成城镇土地调查5.3万平方公里。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集体土地所有权累计登记发证118万本,发证率达51%;集体土地使用权累计登记发证1.6亿本,发证率达73%。”
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凝聚了土地调查人的心血和辛劳。以调查的关键环节——底图生产为例。在诸多基础条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全国土地调查办知难而进、励精图治,充分调动起以图件组为核心、各生产单位、监理单位为主力的工作一线的工作激情,以一场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百日会战”,在3个月时间内抢完了全国调查底图生产任务80%的工作量,为后期的调查、核查和汇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按时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工作奠定了基础。
记者点评: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各项任务,这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要求严、标准高的目标,注定了这项事业需要从业人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和努力。
第二次土地调查任重道远。千方百计保证工作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向国务院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是千百万土地调查工作人员共同的工作目标和职业操守。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见证:善于攻坚、善于克难、善于打硬仗,是新时期土地调查人的品质和骄傲。
依法规范 统一标准
关键词:规范
事件回放:2008年2月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518号令,公布并施行《土地调查条例》。《条例》共七章三十六条,分别对土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实施、调查成果处理和质量控制、调查成果公布与应用以及表彰和处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土地调查工作从此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科学组织实施土地调查,保障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加强土地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规范是土地调查的前提。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国家加大了对土地调查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力度。继2007年土地分类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2008年《土地调查条例》以国务院令的形式下发,为依法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全国土地调查办相继下发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标准等,组织编制了土地调查成果核查、检查的规范和办法,制定了细化的方案和规定……这一系列法规、标准和规范的颁布实施,有效地规范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确保了调查成果的真实、准确。
记者点评: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对于土地调查这样一项影响重大深远的国情国力调查工作,更是如此。只有有了法制保障,土地调查才能披坚执锐。
过去,我们曾经有过教训:由于缺少立法规范和行业准则,土地调查工作地位缺失,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遭遇诸多限制,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缺乏有效保障,调查成果的应用受到种种制约……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局面,伴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国务院《条例》的颁布实施,已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扭转。相信依法规范土地调查工作之路,将愈走弥坚。
政府负责 落实保障
关键词:负总责
事件回放:2008年1月中旬,江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会议。会上,副省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熊盛文,与11个设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订《第二次土地调查责任书》。
责任书明确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进度、成果质量和数据真实性负总责,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阶段性成果检查验收制度和项目质量监理制,确保调查成果质量。同时,责任书还将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等主要工作进行了量化、细化。
“政府对土地调查负总责。”这是2008年土地调查工作奏响的时代最强音。土地调查首先是政府行为,伴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全国各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同时段上演着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领导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感人一幕。
责任意味着担当。2008年,面对着诸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经费难落实、工作进度不平衡等土地调查工作中的难点、瓶颈,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勇于担起了责任主体的重担,积极化解困难,有效推进工作。河南省政府专门下发通知,将二次调查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严格奖惩制度“对未按规定时间完成调查任务的地方,暂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审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经区政府同意,从各市、县土地出让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中安排各级土地调查经费,保证了全区土地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浙江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县(区)的土地调查工作明确补助办法。黑龙江省厅以厅长孙纲的一封感人至深的《致全省各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信》,别出心裁地调动起各级政府对土地调查工作的关注和理解,全省调查工作经费、外业调查进度等困难,迎刃而解。
记者点评:正所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正是如此。实践证明,土地调查是一项影响全局、意义重大、十分复杂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政府必须承担起这项工程的责任主体。只有各级政府对本行政辖区的土地调查成果负起责任,土地调查数据真实性和调查成果应用才有可靠的保障。而只要政府真抓实干,土地调查工作不愁抓不出实效。
应对灾情 合力攻艰
关键词:精神
事件回放: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灾区涉及包括成都在内的20个市(州),140个县(市、区)。
为保证全省土地调查工作持续开展,更加有效地配合抢险救灾工作。余震中,省土地调查办两次召开办公会,分析情况、研究对策、调整部署,争取国家支持,提出各种克服困难的方法,尽全力保证全省土地调查时间不延后,标准不降低,不拖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后腿。
而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全省土地调查战线的全体同志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奋力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开展。
记者点评:“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不拖全国工作后腿。”在不可回避的自然灾害面前,灾区人民勇于担当责任,全国人民热情伸出援手。将地震灾区土地调查工作纳入抗震救灾工作统一部署,调查所需经费由受灾省份统筹安排。特大地震的发生,没有冲断土地调查工作的正常进程,灾难面前彰显出的人的精神的强大,为这项里程碑工程再铸辉煌。
宣传社会 形成声势
关键词:影响
事件回放:2008年9月12日,本报刊载了海南省乐东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关诗景累倒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岗位上的感人事迹。
文章配发了题为《向“关诗景”们致敬》的评论。评论指出:“关诗景离我们而去了。作为千千万万名奋战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他的离去,令我们痛惜,也提醒我们把关注和关怀的目光投向第二次土地调查这个特殊的战场,投向那些正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付出艰辛努力的土地调查人员身上。”
“为了及时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广大土地调查人员,正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为了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经常要顶烈日,冒酷暑,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村串巷。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他们有时会遭人误解,被无辜扣押;有时会不被理睬,吃被调查对象的‘闭门羹’,有时甚至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出入险要的地形地势。许多土地调查人员白天外业,夜晚内业,挑灯夜战,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没有任何节假日。”
“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显赫的权力,没有荣耀的光环,但肩负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历史使命和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全国土地调查人员正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为土地调查事业书写着感人的篇章。”
正是千千万万名关诗景式的无名英雄,以无私的奉献,撑起了国家和人民对土地调查工作的厚望和寄托。
2008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进展、典型经验、好人好事等内容,向全社会广泛深入传播。在今年的“6·25”土地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套“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纪念邮票”,进一步扩大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社会影响。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宣传平台,累计开展宣传19988次,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记者点评:宣传政府,宣传社会,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的两项重要社会基础工作。土地调查是公益性事业,政府是工程的责任主体,全社会的用地者以及相关部门都是这项工程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千斤重担大家挑,土地调查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参与。
加强督导 对症下药
关键词:督导
事件回放:2008年10月8日~9日,11月3日~4日,11月6日~7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于河南省郑州市、重庆市和江西省南昌市分别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片研讨交流会。这次覆盖全国东、中、西部31个省(区、市)的研讨交流会,在总结交流各地工作进展、专题研究解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
年中,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十个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二次调查工作进行了全面摸底检查。检查中发现,全国二次调查工作存在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土地调查工作受到组织、经费、技术等方面问题的困扰,影响了工作进度。按照二次调查总体工作进度,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是全面开展外业调查和国家级核查的关键阶段,上述这些问题能否及时解决,直接关系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能否按时完成。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全国土地调查办决定在全国分三个片区召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座谈研讨会,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保证按时足额完成二次调查的各项任务。
三大片会的圆满召开,为2008年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这次会议作为全面推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契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力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务院部署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国土资源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从现在起,到明年10月,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关键的阶段。时钟已进入倒计时。加快进度,严把质量,确保按时完成调查任务……全国土地调查各项工作,依然紧锣密鼓。
记者点评:如何按时完成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如何保证数据质量以及数据真实性?怎样开展基本农田调查?如何加强权属调查及权属纠纷?这四个问题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敷衍和不负责任。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事实上,各地涌现出的经验典型,已经告知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扎实推进、再接再厉正是直面困难、集思广益、有效化解问题的结果。(本报记者 张 晏)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