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9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等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此次试点有望破解当前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哪些突出问题?
李春临表示,此次试点聚焦要素市场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试点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和发展需要,部署具体改革任务,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解决一批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在土地要素方面,持续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解决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等问题;在数据要素方面,加快拓展数据开发应用场景,重点解决数据价值实现与高效应用等问题;在资源环境要素方面,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重点解决市场机制建设等问题。
土地是产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集聚的支撑要素。此次试点准备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部署哪些工作?有什么亮点?
孔维东表示,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部分试点地区的探索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在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这些地区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来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在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方面,建立健全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市场供应体系;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清单管理制度,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模式供应;保障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完善产业用地“亩均论英雄”的综合评价政策体系。
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细化完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指导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节约集约高效配置,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孔维东说。(记者 焦思颖)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