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发挥大熊猫独特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5-05-09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路永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自然资源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全面系统准确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进行的深邃思考、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大熊猫作为珍稀物种、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具有特殊地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好大熊猫保护研究,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力量。

  充分认识大熊猫的独特作用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63年,我国建立第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启动大熊猫就地保护。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熊猫迁地保护启动。长期以来,大熊猫保护工作者潜心研究,不遗余力拯救大熊猫。作为大熊猫保护研究的“国家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40多年来牢记使命、胸怀大局、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攻克圈养大熊猫繁育难关,为全国圈养大熊猫繁育作出重大贡献;突破大熊猫野化放归关键技术,实现圈养种群复壮野外小种群重要目标;大力推进合作交流和文化宣教,助力大熊猫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亮丽名片。

  我国先后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处,2021年正式设立地跨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多年来,大熊猫保护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助力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发挥引领作用。202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给比利时知名友好人士董博的复信中指出,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大熊猫憨态可掬,怡然自得,受人喜爱。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为世界自然基金会)1961年成立时就用大熊猫图案作为会徽,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晶晶”、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都使用了大熊猫形象。大熊猫所到之处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大熊猫国际合作成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典范。大熊猫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全球自然保护的象征,还是一个能跨越沟通鸿沟的明星物种、促进民心相通的友谊使者。

  准确把握大熊猫保护的使命任务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作出部署安排。充分发挥大熊猫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积极作用,要准确把握大熊猫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当前,大熊猫保护事业进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融合发展新阶段,新时代大熊猫保护研究要努力做到引领人工繁育大熊猫种群可持续发展,促进野外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深化大熊猫合作交流,繁荣大熊猫文化。我们正在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大熊猫科研平台,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努力攻关大熊猫迁地与就地保护关键技术,推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宣教工作,充分发挥大熊猫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和友谊使者作用,讲好大熊猫故事。

  奋力推进大熊猫保护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好党中央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我们将统筹推进大熊猫保护管理、科学研究、调查监测、文化宣教、队伍建设等方面,横向上以保护管理为基础、科研监测为核心、文化宣教为保障、人才队伍为支撑,纵向上统筹顶层设计、优化层级划分,着力加强平台建设和推进力量整合,形成横向协同支撑、纵向高效联动的大熊猫保护研究融合发展一体化建设体系。

  加快平台建设。我们将推进国家大熊猫科研平台建设,以国家林草局大熊猫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工作开展、集聚优秀人才攻关,为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世界一流科研平台奠定基础;推进国家大熊猫监测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在大熊猫监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野外大熊猫科学研究、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成效展示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力量整合。我们将整合科研力量,充分发挥大熊猫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和大熊猫保护研究基金的作用,依托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立以国家大熊猫科研平台为核心、相关科研基地为支撑、基层科研站点为基础的大熊猫科学研究体系;整合监测力量,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以国家大熊猫监测平台建设为引领,整合有关方面、各个层级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形成统一高效、层级优化的监测工作体系,重点突出、系统完备的监测指标体系,先进适用、多元融合的监测技术体系;整合宣传力量,建立大熊猫文化宣教联盟,建设大熊猫文化宣教资源库,整合大熊猫保护研究、科普展示机构及媒体单位力量,形成机构体系化、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的文化宣教工作局面,讲好大熊猫故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