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眼中的杨衍忠:老杨,我的好兄长
杨衍忠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地质技术人员。他对党有一种深厚的感恩情怀。
他在日记中写道:“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就要用生命回报党、回报地质事业。”38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中,他的足迹遍及赣南的山山水水,参与承担过多项国家、省级重大地质科研项目,获得了重要的找矿成果。
在同事眼里,杨衍忠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江西地矿局赣南队67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是和杨衍忠一起跋山涉水的同事加兄弟,他最了解杨老对地质事业的那份坚持和热爱。
唐峻用《老杨,我的好兄长》,深情地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杨衍忠:
在我心中,老杨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物化探野外工作,经常爬行在荆棘丛中,行走在野兽出没的地方,走在第一的人既辛苦又危险。别看老杨个子不到1.6米,体重只有80斤,可他总是走在最前面。
化探野外采样,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步行数十里地,回来时每个人背上几十斤重样品,老杨每次都抢着多背一些。有一次由于背太重,走得太急,半道上老杨突然咳出了血,那时候我才知道,他小时候得过肺结核。
长年累月的野外地质工作,使老杨身患多种疾病,最使他痛苦和难堪的是经常发炎的痔疮。老杨的痔疮,有时红肿疼痛,为了减少疼痛和不让血渗出裤子外,他让爱人做了很多类似尿不湿的“护垫”,野外工作时就垫上。
记得我们那年正在山上做矿点检查,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瞬间被淋成了落汤鸡。那天,气温低,加上山顶风大,我们都感觉到很冷,决定暂时返回驻地。在返回的途中,我们看见地面上一连串带血的脚印,抬头一看只见老杨的裤脚流着血水,艰难地挪动着双脚,他没走几步就跌倒在泥水地中,我知道老杨的痔疮又发作了,病情十分严重,我们立即把他送到医院救治。
在我心中,老杨是个十分敬业的人。1976年夏季,唐山发生大地震,不久后的秋天,江西寻乌、瑞金一带也发生了地震。当时,老杨的爱人和孩子就住在四周无人居住的瑞金律阳小学,老杨就在离学校六七里远的地方工作。
地震发生时,大家人心惶惶,学校的其他人都避难走了,只剩下他们母子5人盼着老杨来接。当晚,小偷来偷东西,把他们母子5人反锁在房间里,吓得孩子们不停地哭喊。由于出不去,他们吃了两天的冷水拌生米,被人发现才得以解救,因为怕再发生意外,老杨的爱人捎人带了好几封信催他赶快回家。可谁知,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连十几天过去了,连老杨的影子都没有盼到。原来,老杨一直忙着监测地震,地震解除以后,老杨才头发凌乱地赶回到家。
最近几年,老杨编写文稿时,感觉江西赣县一处矿点不是十分清楚,决定亲自检查,他要我一同去,尽管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但是老杨当年毕竟是70岁的人了,等爬到矿点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经过反复的检查,详细掌握了该矿点的情况。工作结束后,老杨已累得筋疲力尽,没有力气下山了,是我一步一步地把他背下山的。老杨十分伤感地说:“看来我真的是老了,以后再也不能亲自上山找矿了。”
在我心中,老杨是一个乐于助人、富有人情味的人。他在工作上对我们要求很严,生活上对我们却十分关心。我们平时都亲切地称他为“杨大哥”。
2012年,一位同事病重住院,因为他的亲人都不在身边,想找一位合适的人交代后事,他思来想去,想起了前领导杨衍忠。于是,他托人在深夜两点多打电话给老杨,老杨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立即打车30多千米赶到医院,看见了老杨,交代完后事,那位同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80岁高龄的杨淑宽是老杨的邻居,16年前的一天,她的丈夫突发心脏病,老杨马上拿出自己备用的速效救心丸,亲手喂到他嘴里,送到医院,保住了性命。5年前的一天,杨淑宽突发急病,又是老杨帮她渡过难关。杨淑宽感激地说:“是老杨救了我家两条人命,我们老两口天天念着他的好。”
逢年过节,老杨都会打电话问候我们,知道我们都好,就十分高兴。禽流感期间,他会及时打电话提醒我们,每次接到他的电话,我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心里总是暖烘烘的。回想起和老杨在一起的往事,我的心总是难以平静,老杨这一辈子太苦太累了,希望他在天国能好好休息。
老杨,我的好同事;老杨,我的好兄长!
同事眼中的陈慧丽:把平凡小事做到了极致
十多年来,陈慧丽坚守在服务窗口第一线,用坚定的信念、精湛的业务、热情的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基层公务员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小纸条解决群众大问题、小纸条体现心中大境界”,陈慧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纸条姐”,这是老百姓对陈慧丽最高的褒奖。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地籍科科长潘虹用《她把平凡小事做到了极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陈慧丽:
我与陈慧丽共事20年,情同姐妹。作为女人,我知道,婆媳关系难相处,但在陈慧丽的婆婆眼中,媳妇比女儿还亲。
陈慧丽的丈夫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但她的公公婆婆退休后,没有选择和其他的子女一起生活,唯独选择了陈慧丽。这倒不是其他子女不孝顺,也不是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好,而是公公婆婆太喜欢陈慧丽了。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回到家里,陈慧丽总是抢着做家务,对公公婆婆嘘寒问暖。她的婆婆1993年半身瘫痪,在轮椅上一坐就是17年,陈慧丽伺候婆婆就像伺候自己的亲妈,经常为婆婆擦洗身子,端屎端尿。
我以前去陈慧丽的家里,看到她的婆婆干干净净地坐在轮椅上,脸上连一颗老年斑都没有。有时候周末和陈慧丽逛商场,看到护肤霜,她总会给婆婆买上一瓶。街上看到好吃的糕点,陈慧丽要给爱吃甜食的婆婆带一点。陈慧丽自己爱吃的甜品,也会专门给婆婆留一份,送到婆婆的房间。我每次去她家里,她的婆婆都会对我说:慧丽这个儿媳妇,比女儿还贴心!
陈慧丽在家是这样,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她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
陈慧丽工作兢兢业业,永远充满激情。其实,她家里条件很好,完全可以找一份轻松简单的工作,但她却偏偏选择了最繁琐、最辛苦的窗口工作。
窗口工作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经常挨骂受气。10年来,她所承受的委屈、遭遇的难处,是常人无法想像的。
记得有一次,中午吃饭时间,她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说:“上午有个人办证,资料不全,我们没有受理,那人张口就骂,骂得太难听了,那些骂人的话,实在说不出口啊。”我沉默了一会儿,小声对她说:“别在意,只当没听见,忍一忍就过去了。”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怎样去安慰她,人都是有尊严的。这么多年来,她遭受的委屈实在是太多了。而她跟我打电话,也只是倾诉一下,很快她就调整好状态,重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陈慧丽任劳任怨,不计委屈,她总和她的团队说:做窗口服务工作,免不了受委屈,只要百姓能满意,受点委屈,值得。
在江岸区政务中心,专门设了一个“委屈奖”,奖给在工作中不被理解、饱受委屈的人。陈慧丽团队有位叫左晶晶的“85后”女生,去年春天,她遇到了一次“闹场子”的事。临近下班时,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来到政务大厅,要求左晶晶给他办理土地抵押。左晶晶发现他的资料不全,缺少房屋他项权证,告诉他不能办理。当晶晶微笑着跟他解释的时候,男子大为恼火,拍着桌子骂人。晶晶骂不还口,笑脸相迎,耐心地做着解释。但该男子仍然不依不饶,来大厅办事的群众,也为晶晶鸣不平。
因为这件事,左晶晶拿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的“委屈奖”,但她却悄悄捂起了脸。陈慧丽对她说,想哭你就哭出来吧。当晶晶趴在桌上哭的时候,同事们触景生情,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互相搂抱着哭成一团。
陈慧丽把群众当做亲人,对群众是一副热心肠,但在领导面前,她为群众争取利益时毫不退让,不达目的不罢休。
2010年下半年,她受理了一起土地证变更的办件。按照规定,变更土地证必须由相关部门出具变更缘由。但这个办件特别复杂,房屋产权人此前因为房产证变更与相关部门打过官司,最后虽然房产证变更完成,但相关部门始终不愿出具变更证明。此前,陈慧丽也陪着一起去相关部门沟通过,但遭到拒绝。
看到那位群众急得不行,陈慧丽找到有关领导,请求分局出面跟相关部门沟通。这种事情,分局之前可没有先例,但领导被她的执着感动,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向相关部门出示公函,请求对方出具变更证明。就这样,那位群众的土地证很快就办好了。
许多群众说,陈慧丽热情、真诚、脾气好,但有时候,陈慧丽也很倔犟。
2012年6月,一男子帮叔叔办理土地过户手续,陈慧丽审查后发现,资料中缺少土地登记委托书,告知该男子回去补办或通知叔叔本人到场。
该男子称叔叔在黄陂无法赶来,请陈慧丽通融通融。他还找到陈慧丽的朋友,出面做工作。但陈慧丽依然坚持原则,不得已,该男子只好回去,重新补齐了资料。
这样的事情,在陈慧丽身上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她“一根筋”的性格,所以10年来,她经手办理的30余万份土地证无一差错,接待数十万办证群众无一投诉,她把平凡小事,真正做到了极致。
陈慧丽是先进典型,但她并不是个天才,甚至在有些人眼中她有点傻,而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窗口直接面向广大市民,日常事务琐碎繁杂,工作起来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为处理手头工作,陈慧丽经常需要在分局和政务中心两头跑,而这两点之间没有直达公交,为节约时间,她经常自费打的,对此她从没向单位提出任何要求。为在规定时间内把案件办完,陈慧丽经常加班,很多时候我们都下班了,空荡荡的政务大厅,只有陈慧丽那个办公室还亮着灯。
2011年4月,因为着急把案件给局领导审批,陈慧丽在单位滑倒,导致左手骨折。我原想,这下子慧丽要休息几个月了,可她在家只呆了一周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即使到现在,回想起她当时接电话的情景,我还感到心酸。
那段时间,她左手缠着厚厚的绷带挂在脖子上,右手接听电话。为了在小纸条上记下问询人的问题,她只能用脸和右肩把听筒夹着,然后右手去找笔,偏偏笔盖特别紧,一只手拧不开,最后还是同事过去帮忙,才拧下笔盖。
大家现在都知道她叫“纸条姐”,可“纸条姐”骨折后还在坚持写纸条,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俗话说,近朱者赤。在陈慧丽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同事也变得优秀起来。
我们分局办公室有一位小丫头叫宋群丽,之前一直在陈慧丽所在的窗口工作,年初才调回分局机关。每天上班,小宋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主动打扫卫生,问她为何这样勤快,她呵呵一笑说:“都是跟慧丽姐学的。”
在我的印象中,十几年前,每次局里开会,不管大小领导,还是年轻的新人,陈慧丽都挨个给大家倒水。十几年后的现在,每次局里开会时,陈慧丽还是主动给每个人倒水。
倒水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我觉得,她的行为就是她甘于服务、乐于服务的品质决定的。对于陈慧丽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这种优秀习惯,已经融入并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不会因时间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因身份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陈慧丽所在的窗口有11名年轻的工作人员,私下里许多人跟我说:跟着慧丽姐,不但可以学到业务技能,还能学到很多做人的本领。
前段时间,媒体舆论、社会舆论较多地关注陈慧丽精神层面、道德范畴的价值与影响。今天在这里,我还想谈一谈陈慧丽的工作法,给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政务工作带来怎样的启示。
去年,姜大明部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讲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做到“不虚”,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不空”,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不偏”。
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陈慧丽做到了。
她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窗口一线摸索出“七个一零距离工作法”。即,一句问候暖人心,一心倾听知来意,一番分析抓症结,一系列协调除疑虑,一次性告知教办法,一张便签防忘记,一个电话请联系。
这套唯群众利益至上的工作法,创新了政务窗口的新标准。
陈慧丽的突出事迹,是10年窗口服务为方便民众办事,写了或提醒、或点拨,或释疑,或解难的上万张纸条。
纸条虽小,能量却不小。少跑了冤枉路,少花了冤枉钱,少扯了冤枉皮,少生了冤枉气,少耗了冤枉时间,这是什么?这是社会成本。也许,一张纸条惠及一个人,节约的社会成本有限,那么,汇集到群体,汇集过去,汇集今天、明天,就是巨量的,所节省的社会成本,又是怎样的惊人呢!
当然,陈慧丽为此付出了心血与智慧,付出了时光与情感。但从量化来看,仍不外乎“举手之劳”。然而,正是这种举手之劳,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
在武汉政务中心服务大厅,我们为群众准备了许多办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书等, 但由于涉及房屋财产类的情况特别复杂,碰到特殊情况,标准制式的告知书并不能解释到位,这时,陈慧丽的小纸条就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年纪偏大的群众,一张小纸条,如同一个指南针,能解决办证的大麻烦。
在许多人看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陈慧丽却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群众有需要,只要能帮得上忙,一定倾尽全力。给群众留纸条后,陈慧丽的确给自己揽了不少“麻烦事”:有时得陪群众一起跑腿查找资料;有时碰到身患重病或身体残疾的群众,还要提供上门服务。
面对群众的赞扬,陈慧丽常说,她做的这些事情其实都微不足道。但事实上,陈慧丽眼中的小事,对于急需办事的群众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如果陈慧丽不做这些,没有人会指责她工作不尽职,但如果没有陈慧丽的“管得宽”,群众要付出多少额外的人力与财力成本呀。
点滴小事,为我们诠释着一名基层公务员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如何践行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我们的政务窗口,正因为有了陈慧丽这样的“纸条姐”,才真正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陈慧丽的先进事迹与工作方法,在湖北省国土资源系统和武汉市产生强烈反响。
今年7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向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发出“学习陈慧丽”的通知,认为陈慧丽的先进事迹可敬、可信,其工作法可学、可复制。
武汉市民之家及武汉各区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专门邀请陈慧丽探讨、分享其窗口工作方法;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局系统开展了学习陈慧丽活动,并在全局各窗口单位设立“学习陈慧丽示范岗”。
武汉市局党组提出,学习陈慧丽,就是要一直践行着总书记的教诲,把老百姓视为亲人,为民办事,不懂拒绝;为把事办好,不遗余力;十年如一日,不改其志。学习陈慧丽,就是要在“服务态度上做加法,在审批程序上做减法,在实施效果上做乘法,在违规责任上做除法”,要让全系统涌现出更多的陈慧丽。
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看到陈慧丽的先进事迹后,高度赞扬她是湖北省继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之后的又一位先进典型,他欣然题词:陈慧丽是一心为民好公仆。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称赞陈慧丽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的践行者,要求全市公务员向她看齐。
在我看来,陈慧丽先进事迹的产生不是偶然,是十年如一日长期坚守的必然。她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践行者!
对于每一位公务员来说,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以“用心做事,用心做一件事,用心做好一件事”的理念,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尽力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像陈慧丽那样“不懂拒绝、不遗余力、不改其志”, 相信我们每一个政务窗口,都会传递为民服务的正能量,都会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