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型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倡导节能优先,充分地提供生态文明教育公共产品,以应对物质性、精神性并存的能源危机。”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做出如上建议。
刘吉臻说,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正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能源短缺危机、能源安全危机以及环境危机三个方面。能源危机不仅是物质性危机,也是国际形象危机,更是深入民众的意识、精神和知识危机。生态文明教育的普遍空缺,是一种知识和精神危机。
刘吉臻认为,十几亿中国人民始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又是分享生态文明成果的主体。节能必须从每个人做起,政府也必须赋予每个人节能环保的权力和能力。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型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的时代和国际背景、党的新型治理实践与群众路线、人们的环境意识日趋强烈催生出来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全民必需品。中国的民族素质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善待环境、节约资源,应是现代人必备的公民素质。
刘吉臻建议,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大力发展和推广生产和生活中的节能技术,形成节能技术公共目录,公布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标准,借助传统及新媒体大力推广节能经验。二是提倡全民节能,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建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动员人人积极参与并支持节能行动,科学转变拉动内需的不科学、不妥当行为,形成新型公民城市生活素养,由美丽人民塑造美丽中国。三是精细管理资源配额,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行梯度价格和差别化管理。精确规划地区间能源供需平衡,严格反对“土豪式”的浪费。四是修订《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把节能环保作为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加入激励全民节能环保和惩罚失当行为的实质性条款。五是提供生态文明教育公共产品。政府、各级高校、社会媒体加强节能公共知识整理与创造,给工业发展决策者、普通节能环保者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加强和丰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危机教育、社会舆论等领域浑然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