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与灾区人民共迎春
——探访汶川玉树舟曲灾区的国土人

2011-01-31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网     作者:郑 荣 王 莉 王 锋 王兴平 赵 蕾 张玉明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虎年的咚咚脚步声渐行渐远,吉祥之兔正跳跃着向我们飞奔而来。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无法不惦记经历过地震、山洪泥石流袭击的四川、青海、甘肃灾区。今天,那里的群众生活得如何?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同行节日前夕都在忙些什么?近日,本报派出记者赴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重灾区进行了调查采访。

  四川:希望的大地上春意盎然

  虎年,四川经济已走出地震造成的苦难,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顺利实现;这一年,北川吉娜羌寨开门迎客,映秀镇中滩堡一栋栋漂亮坚固的安居房拔地而起;这一年,绵阳九洲集团跨入百亿元企业行列,亚洲唯一一台8万吨多项模锻水压机在中国二重集团投产,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用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重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基地,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这一切的背后,凝聚着四川国土人全力保障灾后重建建设用地用矿需求的坚定决心和使命。

  在绵竹市,记者看到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在九龙镇清泉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门口,一幢幢楼房整齐排列,墙壁上画着韵味十足的年画;院落里挂满了大红的灯笼和香肠腊肉。村民陈建刚指着自家的新房,激动地告诉记者:“地震那阵儿,我们的心都是灰色的,想这一辈子就这么完了。可是你看现在,我们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我们哪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村委会主任李长富说,清泉村属于异地安置,原来的土坡通过整治建起了可以容纳300多户的小区,为了让每户居民安居乐业,小区还给每户预留了0.3亩的自留地。记者放眼望去,一位老婆婆正在她家的自留地里侍弄着庄稼,期待兔年好收成。

  在清平,这个因为地震和“8·13”特大泥石流而让世人牵挂的地方,许多重建农户已经在蔺家坎安置点重新安家。在这片新推出来的半坡平地上,规划了30幢农房,已有6幢全面施工。每幢新农房计划住8户农户,分为四种不同的户型,按照新农村综合体设计标准,每人建筑标准为30平方米。提到新家像城市小区一样,水、电、光纤、路、绿化等样样俱全,并配有医院、商店等社区服务部门,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绵竹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清平,现在还有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7支地质灾害治理队伍,除了最初启动的文家沟、走马岭沟两条泥石流主沟的治理,又相继开始对娃娃沟、底洞沟、蔺家沟等多条山沟进行治理。

  来到彭州市小渔洞,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挂红灯、贴春联,希望来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称心如意。在新农村建设中,彭州坚持把“统筹”和“多予”作为第一政策选择,统筹输血,全方位打造彭州民居。统筹的力量处处彰显,多予的结果是处处欢颜。彭州市投资2.46亿元,铺设供水管道515公里,终结了农民挑水吃的历史,全面迎来自来水时代;投资1.8亿余元,整治、修建237.6公里村道,极大改善农民出行条件;459个农房重建点中的438个,已完成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从“寿阳泉”到“黄村”,从“江桥人家”到“太子新村”,从“鹿鸣荷畔”到“蜀水荷乡”,新农村重建点的田园之美,牵住了众多村民的步伐,他们甚至放弃外出打工而选择在家乡创业了。

  在绵阳市安县花荄镇前进村13组灾后重建集中安置小区,搬进新房近一年的村民石云霞高兴地说:“我们组有34户群众搬进了国土资源局和镇、村帮我们集中规划、设计的新房子,周围有花园、菜地,还有崭新的健身设备,我们的生活就跟城里人一样!”此时,喜庆的爆竹声在记者耳边炸响了。

  前进村的建设采取了“三个统一”的做法,即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灾后重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县国土资源局派出工作人  员驻村,帮助重建户科学规划、合理用地,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村住房灾后重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截至2010年底,安县3万受灾户的房屋已全部完成维修加固任务,9.87万重建户建成新房并喜迁新居。

  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这表明四川经济已走出地震造成的苦难,踢开泥石流灾害肆虐的羁绊。奋斗不息的四川人将在新的一年迈开有力的步伐,在充满希望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玉树:风雪中盛开着生生不息的腊梅

  随着寒潮来袭,三江源头的玉树迎来了地震后的第一个寒冬。而记者看到的是,走出阴影的玉树人,像风雪中盛开的腊梅花,顽强而生生不息。

近日,记者了解到,示范村禅古、甘达及安冲、仲达、巴塘等乡镇的大约500户农牧民已经喜迁新居。冬日的甘达村气温很低,但村民们个个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在他们的身后,一座座具有藏式风格的新房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路两旁是太阳能路灯……“感谢党、感谢政府,给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房子,还给我们发了钱、米、面,我们特别开心。”村民扎西高兴地给记者打来电话。

  而这一切都与玉树国土资源局的干部职工不无关联。玉树“4·14”强烈地震发生后,玉树州国土资源局在抗震救灾中,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围绕灾后重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协助省厅组织承担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的相关作业单位开展超常规的应急工作。针对震区没有大比例尺现状图件和土地利用、房屋建设等详细数据的状况,赶制玉树县结古镇11.14平方公里1:500街坊区域图82张,准确反映了结古镇所有单位和个人用地的名称、位置、面积、利用状况、建筑类别、层次和建筑面积等详细信息。

  现在,结古镇建成区全部个人用地中,核实确认签字的达到10181宗,确认率达到了99.6%,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灾区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成果既为制定《玉树结古镇灾后土地权益处置规定》提供了真实、准确和翔实的基础数据,也广泛应用于灾区开展的建筑物损毁鉴定、户籍和人口统计、重建规划设计等工作中,为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和支撑。

  结古镇土地状况十分复杂:人口密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土地市场活跃,地价高,居民对土地补偿的期望值高;居民宅基地占地比率高,土地调整难度大;土地管理工作滞后,多年来违法用地量大面广。这些土地问题不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灾后重建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事关灾后重建能否顺利推进和藏区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为了妥善处理问题,州国土局的广大党员在全面投入抗震救灾的同时,组织省州县工作人员及时对结古镇地区1300余宗的地籍进行了全面核查。虽然这项工作非常复杂,困难很多,但在广大党员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州国土局参与制定了《玉树州结古镇灾后重建土地权益处置规定》等多个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文件,为下一步灾后重建土地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认真做好《玉树州结古镇灾后重建土地权益处置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州国土资源局派出专人到结古镇10个片区管理委员会和玉树州矛盾调处中心指挥部进行现场宣传、讲解,答疑释惑,并结合灾后重建土地权益处置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思路,灾后重建土地政策,灾后重建中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的认定,通过村社批地、私下交易、承包地上盖房和私自挖山等方式取得的宅基地的认定,灾后重建中宅基地面积、商铺用地的确定,宅基地权益的处置方式和原址重建、“以地换房”、 “货币处置”、 “换地权益书” 的具体内容以及宅基地处置中的鼓励政策,重建过程中及重建后在使用土地方面的特别规定的相关政策规定,自行制作宣传灾后重建土地政策的宣传展板12套24块,分别发放给结古镇10个片区管理委员会和玉树县国土资源局以及玉树州矛盾调处中心指挥部,为做好灾后重建土地权益处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不仅如此,玉树州国土资源局还开展了感恩回报集中教育活动。局长曹连强告诉记者:“州委提出在全州开展增强党性感恩回报集中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强化铭恩感恩意识,服务灾后重建,促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新提高、新作为、新突破”。

  兔年新春就要到了,州国土局分别到省国土资源系统灾后重建的服务单位——青海省环境地质局、青海省核工业局、青海省第二测绘院玉树分院、青海工程勘察院基地开展感恩回报慰问活动,向援助地震灾区的省国土资源系统服务单位的领导敬献了哈达,并把新鲜牛肉以及蔬菜、茶叶、酸奶、方便面等价值2万余元的食品,分别送到了省国土资源系统灾后重建援建服务单位的基地。

  舟曲:向全国人民感恩拜年

  太阳照常升起,阳光洒满小城的各个角落。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的小年,舟曲的天空飘着雪花,昔日被白龙江水淹没的南滨河路、南街主街道早已畅通,热闹繁华的街道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超市的货架上码满了年货。气温已降至零下10摄氏度,可白龙江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疏浚河道的挖掘机照旧从早到晚轰鸣,县城南门外烧烤摊边的食客依旧络绎不绝……

  记者走进了重灾户舟曲县国土资源局大川国土所所长姚贵洲的家——他至今还临时住在大哥的家里。姚贵洲告诉记者,前几天,政府给他家送来了粮油米面和生活用品,局里多次来到家里慰问,他心里一直暖烘烘的。 

  姚贵洲的母亲看到记者到来,连连道谢,“这个冬季政府给每个灾民1吨煤,电视机、灶具、锅碗瓢盆、取暖火炉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指着墙角堆起的方便食品和矿泉水,她说:“你们看,现在吃穿都不缺。我们这些幸存的人,不用为过春节发愁了。今年春节,我们的心里踏实多了。”

  说到过年的打算时,姚贵洲说,月圆村纪念园的旧址刚刚开建,年三十那天我们国土局准备组织干部职工先去祭拜灾难中失去的同胞,除夕夜和幸存下来的亲人们一起吃顿年夜饭,同迎新的一年。在我们村不远处的王家山,政府已经选好了安全的安置点,等到开春时,大家都要在那里重建家园了。

  舟曲县国土资源局的临时办公地点,狭窄而简陋,办公室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炉子供暖。局长杨俊学说,灾难发生6个多月来,舟曲县国土资源局的干部职工,整天围着地灾巡查排查、灾后重建工作转,根本没有休息日,从来没有节假日。

  记者了解到,舟曲县国土资源局共有职工35人,泥石流灾难中本单位职工受灾户有20多户,其中15人家庭受灾最严重。在这次泥石流受灾中,出纳杨海霞的公公和婆婆,老公和两个刚过完两岁生日的双胞胎孩子都没了,所住房屋全部被淹,损失40多万元,现在一个人临时住在亲戚家里。她强忍着悲痛,始终坚守在抗灾第一线。另一位重灾户姚贵洲家里四个亲人都没了,家里刚刚新修的3层房屋损毁后被拆除。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去悲伤,单位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230多人,每个职工都陪着专家查看灾情,排除隐患。 

  杨俊学说,灾难发生后,舟曲县政府统一对受灾户进行了安置和租房资金补偿,为了让受灾职工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国土局对20多户受灾职工发放了补助金,对重灾户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局里几个领导分别对受灾户进行了慰问,在生活上给予了关心和照顾,确保受灾户能够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新年。”

  杨俊学说,今年灾后重建工作非常繁重,单位不打算放假,每个职工都坚守在工作岗位,过年轮流值班,在单位就餐,大家在一起过年,会感到很温暖,又可以消除心灵上的阴霾。

  据国土资源局的一位职工说,泥石流发生以来,杨俊学从来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每天从早上八点上班,到晚上一两点钟才休息,50多岁的人了,就这样坚守在救灾第一线。

  谈到来年的安排,杨俊学说,县上对全县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作了部署。“工作早安排,春节后就会早动手”,现在用地需求多,需要重建的户数多,县国土资源局主动与各乡镇联系,对受灾户先进行统计,再逐家上门联系服务,及时保障灾后重建。

  兔年来临之际,穿行在这座县城,你会发现,每个角落都涌动着新的希望。废墟边,年轻人说笑着打起了羽毛球;国土资源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进入腊月以来,县城各家酒店的包席就一直没停,婚礼不断;很多新的店铺装修完毕等待开张,鞭炮声此起彼伏。昨天的伤口,正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渐渐愈合。

  记者看到,一条条横幅在政府门前高高挂起,书写着舟曲人民抢险救灾和建设新家园的不屈不挠精神。其中一条横幅这样写着:“舟曲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拜年”。表达了舟曲人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愫,让记者感动不已。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