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矿局部署各局属地勘单位第一时间开展了抗震救灾行动,临近的陕西、甘肃两省也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力量驰援玉树,与青海省地勘单位一起开展了地灾险情排查等工作。面对余震的威胁和高原上恶劣、多变的气候,活跃在震区的地矿人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英雄诗篇。
青 海:
技术精英坚守救灾一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全世界无数关爱的目光,聚焦在青海高原西南缘。青海地矿人在灾难面前,选择了坚强,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战斗中。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使命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紧急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4月14日到19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地矿局及陕西、甘肃国土资源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家们会同地质灾害专家组,冒着生命危险,从玉树县及周边称多县、囊谦县、治多县、杂多县、曲麻莱县县城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74处,涉及人数32580人。其中,对104处隐患点进行了监测,涉及人数20284人;对70处隐患点进行了避让,涉及人数12296人。
青海省地矿局发出了积极行动抗震救灾的通知,要求各局属单位不但要完成局里安排的次生地灾排查、找水打井等任务,还准备好价值2.56万元的棉大衣、棉被褥,价值近6万元的矿泉水、各类罐头、方便面、饼干等干粮,价值8.8万元的帐篷以及2台挖掘机、6台发电机等救灾物资,于4月16日前送到玉树灾区。除了协调各局属单位的抗震救灾行动外,青海省地矿局组织的6台汽车,随时为运送救灾物资、接送救灾人员做好准备。目前,青海省地矿局第一、二、三、四、五地质勘查院,水勘院、地调院共计50余人到达灾区进行抗震救灾;共捐款77万余元;各类物资价值20余万元。青海省地矿局贯彻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厉行节约压缩支出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指示,紧急救灾的同时,也在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稳妥地安排各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做到救灾和生产两不误。
打出清洁水源,解决饮水困难
玉树大地震使重灾区结古镇和周边乡镇、村社供水系统及原水源地受到严重损毁,地表水不能长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造成受灾群众饮水困难。青海省地矿局紧急部署水勘院等地勘单位发挥专业地勘队伍优势,于4月16日和4月20日组成2台钻机机组,赴灾区进行找水打井工作,为灾区同胞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水源。
据了解,水勘院此次投入抗震救灾资金近百万元,先进设备10台(套),钻机16台,车辆24台;两位院领导带领137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钻探技术人员,赶赴玉树灾区展开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找水打井等工作。目前,水勘院在玉树县城施工的一眼临时应急供水水井钻探工作量完成近半,预计日出水量将达到1000立方米以上,可解决5000多人的吃水问题,为灾区群众找到了安全清洁水源。
与此同时,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组织抽调机械、人员,在结古镇震区原水源地上游紧急开展水文勘查,经过几昼夜的奋战,确定了临时采用地下水点位。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紧急调派专业打井队伍和3台大型打井钻机,分别于4月16日和17日从海西和西宁野外施工场地出发,昼夜兼行,驰援奔赴玉树。45人的专业打井队伍和3台大型打井钻机,在玉树县结古镇震区选定的新供水水源地进场布设钻孔,当日完成设备安装,并于4月19日开钻。
连日来,找水打井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钻机工人都没有好好休息过。4月23日10时18分,打井队在玉树抗震救灾第一口地下水井抽水成功,按每人每天消耗60公斤生活用水的标准计算,仅这口井可满足1.5万名灾区群众饮水难的问题。
但这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第一步。玉树7.1级大地震使重灾区结古镇及周边乡镇、村社的城镇供水系统和人畜饮用水系统受到严重损坏,经初步调查急需应急打井100眼,才能解决重灾区玉树结古镇城镇供水应急水源、各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饮用水源、各受灾乡镇、村社供水水源和人畜饮水水源。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受灾群众吃上干净水,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近期将在结古镇重灾区急需打井解决供水的地点打井24眼,周边各县及乡镇打井76眼,共合计100眼,主要保证城镇、乡镇应急供水,先满足20万区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
排查地灾隐患点,加强灾害预警
4月15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人员沿巴塘河谷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时发现,位于巴塘河西侧,滑坡将水电站引水渠摧毁,引发多处滑坡和泥石流。滑坡还将西杭水电站南侧一座中国运输加油站摧毁,3间板房被毁,30吨油料泄漏,通信电杆推倒,目前坡体上有弧形裂缝发育,前缘剪出口土体鼓起,随时有滑动的可能。技术人员在调查时发现加油站约有50人在排队加油,调查组立即进行了劝离和疏散,在劝离时坡体上仍有掉土现象发生。在西杭水电站北侧的坡下仍有灾区群众活动,一些救援队在坡下扎营,为此调查组将险情上报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已将受威胁的200余人撤离险区,并设置了警示牌。
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调查组没有时间休息吃饭,渴了就喝点矿泉水,饿了啃几口干方便面。就在工作现场,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通过口述形成应急报告《青海省玉树县“4·14”地震结古灾区重建地质灾害评估和选址报告》,经过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专家组和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专业技术人员210人连续6天加班加点工作,基本完成结古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为强化地质灾害预警工作,4月27日,青海厅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对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一是进一步划定灾害易发区的预警区域,并设立藏汉双语警示牌;二是进一步复核监测点数和监测剖面长度;三是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工作,每个监测点的监测内容由各技术承担单位研究提交,由省厅指挥部专家组审定;四是各监测单位每日及时向省厅指挥部报告监测点裂缝变化情况及预警区人员活动情况,对新进入预警区的人员劝离无效的,速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处置……
目前,各参战单位已完成工作区的初步踏勘工作,初步掌握了区内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现状、主要类型和危害程度,并及时指导、协助灾区政府制定预防措施,编制防灾预案。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及时将得到的数据信息提供给玉树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地方政府作为救灾防灾依据,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财产损失。
玉树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工作在地震后不久就开始了谋划,余震还在继续威胁着人们,但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行动已经开始,并将延续下去。相信不久的日子,一个美丽的玉树会呈现在人们眼前。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