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要闻播报

让社会感知地质工作的价值——就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访部矿产资源储量司负责人

2009-06-18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上海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是近年来我国地质资料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创新,得到部领导的肯定。部已决定明年在全国统一部署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那么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何在?推进中要注意些什么?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贾其海。

记者:上海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引起业界关注,也获得社会的认可,有人称其为“上海经验”,为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你是怎么认识、评价这项工作的?

贾其海:上海有特殊的区域情况,矿不是重点,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需求很大。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特别是积极推进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扭住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一关键环节,带动了地质工作的健康发展,拓展了工作空间,为全国进一步做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工作探索了新的路子。

第一,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探索,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地质工作如何扩大服务领域、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重大课题。我们知道,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以及水工环地质工作,近些年演化出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一系列新的工作领域,地质工作最根本的一条是,它是研究地球的科学,认识地球、掌握地球系统演化规律,可以使我们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更科学地发展,保障生产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放眼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地质工作全方位、深层次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趋势较明显。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说到底是推进地质工作更主动积极服务经济社会的探索,它将推动我国地质工作进一步转变。

第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地质工作在新形势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地质工作主要是以找矿为中心,围绕矿产勘查展开工作;在新时期,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家需要大量矿产资源,找矿工作仍是重要任务,但地质工作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找资源,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上海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成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等,已渗透、延伸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部分,对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必将发挥积极作用,是地质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生动体现。

第三,地质工作整个生产链条从投入到组织生产,再到产出,地质工作最终成果体现为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地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质资料,既是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又是对客观世界的解释,这种解释与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包括理论的创新。地质工作要体现客观事物的本质,适应客观规律,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过去,人们重视投入、立项,组织生产过程等工作,但真正要把钱花好,花得值,更要重视最终成果的利用。只有成果用好了,社会才真正感知到地质工作的价值,才认同你。做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生产化,能极大地提高地质工作的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

记者:在推进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方面,你觉得上海有哪些突出的可借鉴的特点?

贾其海:我觉得,一是认识到位。上海市局对地质资料信息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认识十分明确,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定位为社会生产公共产品,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把着眼点放在努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及改善服务方式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二是创新思路。上海市局除对多年汇交的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外,还利用管理规划的职能及与建设管理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全面掌握了全市建设项目的钻探、基桩及其他相关资料,将多种手段获取的多种比例尺的各种信息资源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初步建立了上海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探索形成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三是机制活。站在政府层面上,站在公众层面上,打破部门壁垒,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收集汇交地质资料。

记者: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要特别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贾其海: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服务,首先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其次,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地质工作,形成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要把这些“死”资料真正拿出来为全社会服务,确实是个大问题。而上海做到了地质资料信息真正为社会服务。

地质工作为什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地质资料信息只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服务支撑,才能凸显地质工作的基础作用。上海把多年来地质工作的成果集成并加以充分利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信息方面的支撑,作用显示出来了,赢得了政府部门等多方认可。

要防止出现地质资料信息自我服务、服务自我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些习惯的思维定势,把地质资料汇交来,放在资料馆,自己队伍使用方便。推进信息化也是希望国家拿钱,自我提升水平、自己使用方便,说到底是维护自身利益。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就是把社会服务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建立平台和载体,包括保密资料矢量化、建立数据中心等,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看着漂亮,而是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我认为,如果用一项指标衡量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成效,那就是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地质资料。

记者: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用公益性地质工作推进还是用商业性地质工作推进呢?

贾其海:这涉及这项工作的定位问题。我觉得,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最终提供的服务是公共产品服务。它需要搭建一个开放式的公共服务平台,把所有地质工作形成的成果资料集成起来,提供多种类、全方位的服务。通过财政出资,把这些事做起来,一方面为政府决策、规划等提供科学支撑,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减少投资人盲目重复投资,节约社会财富。

简单说,集群化就是把各类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使反映客观规律的信息不断更新,更加符合实际;产业化就是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化,产品生产过程低成本高效率,并能根据用户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项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一项社会管理工作,是属于政府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今后有利益主体愿意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性开发,为特定利益主体服务,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但那已超出了政府管理地质资料信息的范围。当然这仅是初步看法,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报记者 丁全利)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