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我国土地利用区域和结构亟待突破

2008-10-30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期内,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土地资源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土地规划、保护与合理利用面临着区域和结构调整的挑战。

一是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拉大,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对地区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耕地数量南少北多,水资源南多北少,水土和光照条件比较好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三分之一,且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二是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调整和优化各业、各类和各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地利用面临不少有利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土地管理方面实行“两个最严格制度”,为新时期解决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问题指明了方向。(记者 王立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