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28日召开的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中国地调局在明确“事业立局、业务兴局”的建局方略和“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奋斗目标后,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地调局统一部署能力明显提高,明确了“十一五”后三年工作思路,提前开展2008年大调查工作部署和立项论证工作,及时组织编制完成项目计划建议,为及时开展野外工作创造了条件;重大地质调查工程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地质环境保障主程、地壳探测工程等重大专项,立项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取得了以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科研竞争力进入世界1000强,列在全球地球科学学科竞争力排行榜第57位。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与俄罗斯、南非等8个国家地调机构签订了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牵头组织了亚洲地质图、亚洲水文地质图、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等一系列国际合作编图,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取得初步成果。
通过队伍结构调整,中国地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充实力量、优化结构、开展培训,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基金资助、联合培养、实践锻炼等方式,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其中2人荣获第十届李四光地质科技奖,1人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人获金锤奖,7大获银锤奖,5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获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9人获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裴荣富院士获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谢学锦院士荣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
在国土资源部指导、协调下,中国地调局积极探索部——局——省协调配合、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联动,公益性——商业性有机衔接的地质勘查新机制。利用新机制启动了大兴安岭、多宝山等重点成矿区带统一部署试点工作,与三大油气公司合作开展了有关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与黑龙江、天津、河北、内蒙古、甘肃、陕西、四川、重庆、吉林、北京等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质调查、勘查及地质研究工作。
中国地调局服务政府决策的能力有所增强,提交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的系列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组织开展了全国13个重要矿集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与监测工作,积极支持和参与地质勘查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的研究起草工作,以及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汛期地质灾害的巡查和应急处置、万村地质灾害培训等工作提供的技术支持,开展地质勘查形势分析、成果跟踪与总结工作,提升了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支撑能力。在2007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向社会公布了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及1∶20万、1∶25万、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重要基础地学数据库。中国地调局网站和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全新改版,提供5000种数字化图文地质资料及系列数据产品在线服务,增加了公益性服务信息。(记者 于德福 刘振国)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