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2021—2025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带来了关于在“十五五”时期继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2021—2025年)。冷友斌通过对这项工程连续5年的调研走访,了解到黑土地保护利用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保护力度相对不足。东北地区黑土地总覆盖面积为2.78亿亩,到2025年,实施系统性保护利用的面积为1亿亩,仅占比36%,还有近2/3的黑土区耕地亟待实施保护,已保护的黑土地也需要持续巩固成果。二是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不足。“十四五”时期黑土地保护工程重点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治理侵蚀沟、实施保护性耕作等,以防止黑土地变少、变薄。目前还存在黑土地耕作层厚度仍然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尚未达到预期保护目标等问题。三是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黑土地保护理念日益普及,保护措施逐步成熟,但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基于过去5年来对黑土地保护问题的持续关注和调研,冷友斌建议,实施新一轮(2026—2030年)黑土地保护工程,并将其作为“十五五”时期的重大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实现黑土区保护全覆盖。为此,他提出四项具体举措建议:一是推广“谁参与、谁受益”的黑土地保护机制。重点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谁参与、谁受益”的保护机制,以进一步扩大黑土地保护面积,力争实现2.78亿亩黑土地全覆盖保护。二是加大对有机粪肥还田的政策支持力度。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提供补贴,充分利用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提高有机粪肥还田量,提升黑土耕地有机质含量。三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将品牌培育纳入黑土地保护工程,带动当地农业生产提档升级,为黑土地保护提供经济动力。四是设立黑土地保护工程先行示范区。实施领军企业带动行动,在先行示范区内建立绿色低碳农业补贴机制,鼓励和扶持企业实行包片技术指导,对使用有机粪肥的种植主体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