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媒体

握牢核心技术这一“定海神针”

2020-03-27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本报评论员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功,令人鼓舞的不仅是“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的突破,更是我国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等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为产业化开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一标志性成果,彰显了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不竭效能,影响深远而重大。

  核心技术是产业化发展的“定海神针”,只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这一领域“领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我国1998年研究起步,2007年钻获,经过长期不懈地自主创新,攻克垂直井钻采技术难关,解决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气、采集和防砂等系列关键技术难题,2017年我国探索性试采成功,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从垂直井钻采到水平井钻采,是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中“卡脖子”环节,这轮试采拿下这一核心技术,就握牢了“定海神针”,在资源领域创新驱动发展中,在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战略征程上,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

  2017年11月,天然气水合物成为我国第173种矿种。这轮试验性试采,进一步疏通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自主研发了一套提高深海探测与开发能力的技术装备体系,涵盖6大类32项关键技术、12项核心装备,不少关键装备打破了国外垄断。这不仅有助于加快形成经济高效的开采技术体系,让产业化前景更加明朗,更重要的是,将带动形成新的深海技术装备产业链,在海洋资源开发、涉海工程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增强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战线再传捷报,是一线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成功范例,也是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效能提升的生动注解。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以国家需求为鲜明导向,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地质、海洋、测绘等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和集成。在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中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机制,重塑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格局,构建重大科技创新攻关体制。天然气水合物领域连续攻关,就是在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目标下的一场大会战,多部委联动,多单位协同,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海洋工程乃至微生物学诸多学科交汇,千名业务骨干突破陈规、协同攻关,形成了国家战略的强大支撑,生动展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格局。

  本轮天然气水合物试验性试采成功,是产业化进程中迈出的又一关键步伐,要推进到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阶段,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要紧紧扭住创新“牛鼻子”,不断强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推进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