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媒体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2012-12-31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斯木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提到海南岛的发展,无法避开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次大开发。那个时候,因盲目开发而造成房地产泡沫形成进而破裂,给正在起步发展中的海南省留下了一系列后遗症,至今让人刻骨铭心。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南刚刚成为省级经济特区,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下,投资商云集海南,大量资金也随即涌入,形成房地产集中开发的热潮。但是,由于当时规划调控能力薄弱,市场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炒地皮、炒项目、炒楼花等不正当经营行为泛滥成灾,形成了疯狂发展的房地产泡沫。

  几年之后,泡沫在情理之中破裂,畸形的房地产市场由表面兴盛急转直下,变得低迷衰落。这给海南留下了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数百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长期无人问津;二是原规划报建上千万平方米的停缓建工程,也就是俗称的“烂尾楼”四处林立;三是两万余公顷被圈占的建设用地长期闲置荒芜。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社会生产面临资金、债务、土地资源几大桎梏,海南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事实上,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制定之初,就曾有不少人担心,是否会出现那个时代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如果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3年来海南高速而科学发展的事实,彻底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这也告诉人们,大开发其实没错,关键是如何科学开发、科学发展。思路一变,往往柳暗花明。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个涵盖了社会开放、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系统工程,绝不是遍地开花式地扩张,搞低层次观光旅游业,更不是简单地依托于宜居环境发展普通房地产,而是必须充分利用3.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汇集的旅游资源,打造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海南省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在科学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对国土资源科学利用的理念,以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也随之而来。

  2011年4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与海南省政府联合举行国土资源部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将通过做好国际旅游岛建设用地保障、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国土资源基础保障和执法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共20项具体内容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南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思路的转变,也激发了实践的创新。

  3年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无疑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该厅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土地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提出“严禁以股权转让为名,变相违规转让土地使用权”,限制开发商的“炒地”行为。

  在规范土地供应方面,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明确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方式、指标管理、土地利用开发条件、供地限制条件。

  在加强土地监管方面,印发《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的通知》,明确规定建设用地审批实行共同审核制度,明确了土地执法共同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陈健春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土地供应制度、土地价格监控机制、用地规模标准和用地退出机制等,促进土地开发按照科学的时序、结构和年轮进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切按规律办事,实现科学发展,这也许就是海南在高速发展中没有陷入“经济增长——土地违法”怪圈的道理所在吧。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