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媒体

评论:束住透支地球的“大脚”

2008-04-22      来源:国土资源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然而,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程中,总会有些许不和谐的音符,让我们时刻警醒。山西省社科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山西省的生态足迹全国最大,人均生态赤字高达3.58公顷。不只山西省,全国的生态赤字也不容乐观。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提出。生态足迹的计算,是通过跟踪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及其废弃物排放,并将其转化为提供或吸附这些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赖以生成的土地面积。

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如一只“大脚”,在地球上留下“生态足迹”。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专门对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阿联酋人均生态足迹9.9公顷,位居全球首位;美国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

这份“大脚黑名单”,让我国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并没有进入“黑名单”。据了解,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6公顷,低于全球人均水平,为全球生态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忧的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生态赤字达0.8公顷,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1倍。

生态足迹低、生态赤字高,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生态足迹理论显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切耗费,归根结底是对能源、资源赖以生成的土地的耗费。由此推之,一切能源、资源的节约,及其对自然生态的保护,都是对土地的节约。每年节约一吨粮食,就相当于节约了十几亩耕地;每年少用一吨纸张,就相当于节约了这些纸张生长所需的林地,加工所占的厂房用地,以及其可能污染的土地……

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与地球能否和谐发展,取决于土地的综合承载能力,即现有的土地面积及其生产能力,是否足以承载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能源和资源的生成。那么,保护地球,就应该从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开始,从束住透支地球能源和资源的“大脚”开始。(老  屋)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