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聚焦丝路合作 发展绿色矿业”为主题的2018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11月15日在南宁开幕。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严植婵,老挝能源矿产部部长坎玛尼·因提拉,柬埔寨矿产能源部国务秘书蒙·撒提拉,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部长办公厅常务秘书长敏敏翁,蒙古国矿业与重工业部副部长德·扎格德扎布,尼日尔矿业部副部长塞古·阿布巴卡尔·哈苏米出席开幕式。
凌月明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自然资源部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矿业以及相关领域的合作,鼓励和促进了相互贸易和投资,为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凌月明指出,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矿业一直是双方经贸投资合作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自然资源部与东盟国家矿业主管部门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营造了良好环境。中国和东盟矿业界应坚定信心,深入推进中国-东盟矿业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凌月明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各国发展规划对接,推动中国-东盟矿业合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巩固中国-东盟地质矿产领域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三是促进中国-东盟地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交流,驱动矿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港建设,实现矿业信息共建共享。
严植婵在致辞中表示,经过8年的共同努力,中国与东盟矿业合作共识不断增强,领域不断扩大,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增进相互交流和了解,务实推进了包括矿业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论坛效应不断提升,区域影响不断扩大,论坛成果日益丰富,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矿业盛会。
严植婵指出,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区,在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中发挥了前沿窗口和桥头堡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2018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隆重召开,为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实现中国与东盟矿业合作共赢创造了条件。
严植婵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依托平台优势,推进矿业互联互通;二是依托资源优势,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三是依托区位优势,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东盟国家矿业部门相关领导也分别致辞。他们纷纷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矿业合作正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各国应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国-东盟矿业管理、政策、科技、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共享,携手打造中国-东盟矿业发展命运共同体。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东盟各国和来自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北美等国家的代表团和矿业商协会组织负责人,国际和区域组织的代表,中国和东盟企业界知名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约1600名与会代表围绕矿业绿色发展政策与实践、绿色矿山企业发展、矿业项目与技术合作、重要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地学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本届论坛秘书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的规模和规格进一步升级,论坛活动特点鲜明,展览活动亮点突出,进一步推动了多领域多层级的矿业合作。除开幕式外,还举办了中国-东盟矿业绿色发展政策与实践研讨会,中国-东盟矿业项目签约、推介、洽谈会,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讨会等10余场活动。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