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科研人员发现北极甲烷输运机制

2023-02-27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介霞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提出了北极甲烷“自下而上”输运机制,对极区甲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创新培育团队成员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刊发。
  甲烷在百年尺度上的温室潜力是二氧化碳的28倍。极区是全球变化的放大器,量化极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如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释放通量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率先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南、北极甲烷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极区甲烷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和观点。

  北极边缘海因其富含永久冻土一直是国际甲烷研究的热点区域。甲烷在楚科奇海的陆架和陆坡处具有显著高值。该部分甲烷可以通过上盐跃层的封存作用,在海流的携带下输送至北冰洋中心区。同时,在大气和洋流的作用下,太平洋入流水流量增强导致了该“过剩甲烷”从近岸海域向北冰洋更深处、更北面扩散。综合模型分析,提出了北极甲烷“自下而上”的输运机制,认为在海冰覆盖减少的情况下,正在增加的“过剩甲烷”浓度和持续增强的输送距离/速率将会引起更多的北冰洋甲烷释放到大气中。

  自然资源部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叶旺旺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詹力扬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